-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论文
关于湿陷性黄土及其地基处理方法
摘要: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地遇到不良地基。因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所以尤其以湿陷性黄土不良地基最为广泛。本文根据黄土特性分析了黄土湿陷性原因,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方法
1.黄土的分布、分类
1.1黄土的分布
世界各大洲均有黄土分布,各大洲黄土覆盖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欧洲7%、北美5%、南美10%、亚洲3%。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比较集中的是黄河中游,如山西西部,陕西及甘肃大部分地区内。黄土分布地区气侯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黄土分布地区年降水量多为250~500mm,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区,则黄土较少,而代之的是沙漠和戈壁;年降水量大于750mm的地区基本上没有黄土分布。黄土是典型的大陆性更新世沉积物,黄土厚度最大可达300米。
1.2黄土的分类及其特征
1.2.1黄土的分类
从有无湿陷性来分: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
1.2.2特征
湿陷湿性黄土遇水湿陷,非湿陷性黄土遇水不湿陷;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作用下遇水湿陷,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无荷载作用下遇水不湿陷。
2.湿陷湿黄土地基
2.1黄土湿陷的原因与主要影响因素
内因:黄土内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黄土颗粒表面含有可溶盐。
外因:水浸入可溶盐溶解。
影响因素:天然空隙比与天然含水量。天然空隙比大,湿陷性强;天然含水量高,湿陷性低。
2.2 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多用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所得的湿陷系数来判定,试验方法基本同一般土,所不同的是在规定压力作用下并压缩稳定后开始浸水,计算土样在浸水前后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或孔隙比,求出湿陷系数 ,用来判定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按下式计算:
或
其中:、--分别是保持天然含水量和结构的土样,在侧限条件下加压到规定压力P(KPa)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和孔隙比;
分别是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和孔隙比;
分别是土样的原始高度(cm)和原始孔隙比;
当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当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实验温室湿陷系数的垂直压力,自基础底面(初步勘察时,自地面下1.5米)算起,10米以内的土层压力用200Kpa;10米以下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当大于300Kpa时,仍用300KPa)。
2.3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自重湿陷性
场地的湿陷类型按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来判定
自重湿陷量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自重湿陷量7cm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湿黄土场地。
自重湿陷量:=
式中:第i层土在上覆土的饱合自重压力下的自重湿陷系数
其中: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第i个土样,加压至土的饱合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
--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
--第i个土样的原始高度。
第i层土的厚度(cm);
--因地区而异的土质修正系数。查规范。
2.4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2.4.1黄土地基总湿陷量
黄土地基总湿陷量
式中:第i层土的湿陷系数;
第i层土的厚度;
考虑地基土的侧向挤出的浸水机会等因素的修正系数(见规范)。
2.4.2湿陷黄土的计算厚度
总湿陷量自基础底面以下算起,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累计至基底下5米(或压缩层)深度为止;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一、二类建筑应穿过湿陷性土层,累计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对三、四类建筑当基底下的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米时,累计深度按当地经验确定。
2.5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湿陷性黄土受压浸水后,开始出现湿陷现象时的压力称湿陷起始压力Psh(KPa)。也就是说,如果用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压力小于这个湿陷起始压力,地基即使浸水,也不会发生湿陷。
2.5.1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测定方法
湿陷起始压力采用载荷浸水试验中P-S的第一拐点。
2.5.2影响湿陷起始压力的因素
1)粘粒含量的影响:粘粒含量多,湿陷起始压力大。
2)孔隙比的影响:孔隙比大,湿陷起始压力小。
3)天然含水量大的影响:天然含水量高,湿陷起始压力大。
4)埋深大,湿陷起始压力大。
2.6地下水位上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影响。
2.6.1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
1)年降水量的影响;
2)蓄水池的涌水作用和渗漏;
3)地表径流的改变和用水量的增加;
4)灌溉渠道的渗漏。
2.6.2地下水位上升所引起的地基湿陷变形
2.6.3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建筑物的开裂
2.6.4地下水位上升的防治
1)防止水进入地基;
2)采用桩基;
3)采用灰土垫层,改变土的水理性质;
4)建筑单元不宜过长;
5)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