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题百炼——高考数学100个热点问题(二):第58炼 数学归纳法.docVIP

千题百炼——高考数学100个热点问题(二):第58炼 数学归纳法.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题百炼——高考数学100个热点问题(二):第58炼 数学归纳法

第58炼 数学归纳法 一、基础知识: 1、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关于正整数的命题(例如数列,不等式,整除问题等),则可以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2、第一数学归纳法:通过假设成立,再结合其它条件去证成立即可。证明的步骤如下: (1)归纳验证:验证(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 (2)归纳假设:假设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时,命题均成立 3、第一归纳法要注意的地方: (1)数学归纳法所证命题不一定从开始成立,可从任意一个正整数开始,此时归纳验证从开始 (2)归纳假设中,要注意,保证递推的连续性 (3)归纳假设中的,命题成立,是证明命题成立的重要条件。在证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与的联系命题成立时,可用的条件只有,而不能默认其它的时依然成立。第二数学归纳法是对第一归纳法的补充,将归纳假设扩充为假设,命题均成立,然后证明命题成立。可使用的条件要比第一归纳法多,证明的步骤如下: (1)归纳验证:验证(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 (2)归纳假设:假设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时,命题均成立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设是它的前项和求证 思路: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化简所证不等式:,时;当时所证不等式为可明显看到与中两个不等式的联系从而想到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所证不等式为: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验证: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时,不等式成立,则时, 所以时,不等式成立 ,均有 小炼有话说: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关键的地方在于寻找所证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一旦找到联系则数学归纳法即可使用满足其前项和且 的通项公式,并记为数列的前项和求证 解:(1) ① ② ①②可得: 所以两边同除以可得: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在中令可得: (舍)或 (2)思路:利用(1)可求出和,从而简化不等式可得:,若直接证明则需要进行放缩,难度较大。而如果选择数学归纳法证明,则目标相对明确,难度较小。 解:由(1)可得: 所证不等式为: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不等式为成立 假设当时成立,则时, 所以只需证:即可,尝试进行等价变形: ,所证不等式为: 例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且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中, 时,有 时,,另有 ,解得: (2)思路:由可得:,两式相减可得:,从递推公式很难直接求出通项公式。观察,可猜想,从而考虑“先猜再证”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由猜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1)验证当时,符合题意 (2)假设时,,则时 , 则 所以,满足通项公式 例4:在数列中已知且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命题成立 假设时,命题成立,即,则时 考虑 ,即 时,均有 例5:已知数列满足当时 求证:数列的第项能被时,能被时能被时 能被能被能被时命题成立对一切的均能被满足,且对于任何由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正整数,所以依然可由不等式确定的值,可先解出范围,再求出满足的整数即可。 由已知不等式得: 当时,即 解得:,则 当时,即 解得:,则 综上: (2)思路:由可猜想,且条件为递推的不等式,刚好能体现与的联系。所以考虑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由,猜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情况: 验证:时,符合通项公式 假设时,,则时, 而 因为时,, (均在时,取到1) 所以时, ,命题成立 而均符合通项公式 小炼有话说:(1)利用整数的离散性,在求整数的值时,不仅可用等式(方程)去解,也可用不等式先求出范围,再取范围内的整数,同样可以达到求值的目的 (2)为什么对开始进行数学归纳法而不是从开始?因为在,中时,不能满足条件。所以也许一开始入手是从开始证明,但在证明过程中发现条件的对变量取值有所限制,则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7:已知数列满足,其中常数 (1)若,求的取值范围 (2)若,求证:对任意的,都有 解:(1)由已知可得:时 或 (2)思路:条件给出递推公式,故考虑利用的范围去推出的范围可尝试数学归纳法时,成立 假设时,命题成立,即,则当时, ,即时,命题成立 所以时,均有 例8: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 (2)设满足:且,求证: 解:(1) ① ② ①② 从第二项开始成等差数列 令 则,代入可得: 时, (2)解:由(1)可得所证不等式为:,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 当时, 假设时,命题成立,即,则时 而 所以时,命题成立 时, 例9:已知的三边长为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