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2013年第6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62013 (总第220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Serial No.220 中国古代“口号诗冶的文体特征 任竞泽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摇 要:“口号诗冶作为一种陌生的文体形态,大多用为诗题,同时是一种作诗方式。 口号在诗 题中的含义有二,读音亦不同。 口号与口占及口号与诗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 口号诗始于南朝、 成于李唐、盛于赵宋而元明清有所发展。 语言上具有鄙俚通俗、晓畅达意之特征,题材丰富,包括 歌功颂德、戏谑笑谈、关注社会现实、重视个人情感和总结读书经验等。 口号还成为乐语口号这一 综合性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始功能和内涵都因教坊乐语这一文体的独特性而有所转变。 关键词:口号诗;名称源流;题材特征;乐语口号 中图分类号:I207.22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文章编号:0438-0460(2013)06-0041-09 口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清晰又模糊、既具古老传统又有现代内蕴的名词术 语或诗体名称。 一提到它,我们首先想到的大多会是20世纪那次声势浩大的文化革命。 那是一个 风雨飘摇、群情激奋的年代,人们昂首握拳,喊着各种各样的口号。 所以,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口 号冶应是某种主义的代称,而它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种诗体名称,我们反而已颇觉陌生了。 作为一种诗体名称,“口号诗冶与“语录体冶和“杂文冶极为相似,都是古老与现代融合的典范。 口号 诗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中国文体史上都占有着重要地位,但学界对其的相关研究却极为寥落, 全面深入的学术成果更是付之阙如。 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剖析口号诗的文体源流、发展衍变和文体 特征,以还原其本来面目。 一、口号诗命名与发展:源于南朝,成于唐宋,承于明清 口号,又称为“口号诗冶,是中国古代诗歌庭院中的一个独特诗体。 大多用为诗题,同时是一种 [1] 作诗方式和手段。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冶云:“有口号,或四句或八句。冶 《御定佩文韵府》之“口 [2] 号诗冶条,以元稹诗“顿愈头风疾,因吟口号诗冶来解释,都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诗体来看待。 作为 诗体,口号之名皆被用于诗题中,是诗体与诗题的融合统一,这与宫词和帖子词很相似。 但宫词和 帖子词作为诗题的同时,也限定了其大体的题材范围和诗作内容,而口号则不然,其“雅类无题冶, 内容上,包罗万象,意蕴颇广。 口号在诗题中的含义有二,读音亦不同。 一作名词,去声,音h伽o,就是口号诗;一作动词,阳平 收稿日期:2013-03-0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宋代文体学思想研究冶(11BZW02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 古代辨体理论批评研究冶(10YJA751059) 作者简介:任竞泽,男,内蒙古赤峰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41·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3年 声,音h佗o,指作诗、吟诗。 关于这一点,清人已给予了很大关注,并曾引起广泛争议。 如清胡鸣玉 《订伪杂录》云:“诗题用口号字,近见注杜诗者于《紫宸殿退朝口号》等题辄作平声,谓随口号吟也。 说似近理,然李义山诗‘柏台成口号,云阁暂肩随爷,昌黎诗‘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 东都渐瀰 漫,派别百川导爷,‘号爷乃名称之义,非号吟也。 又王摩诘《凝碧池》诗题云:‘私成口号,诵示裴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