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

武汉 武汉 一、城市简介 二、历史沿革 三、地理环境 四、经贸工商 五、交通运输 六、文化休闲 七、科教医疗 武汉—城市简介 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的考古发现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中国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在城市形成的时序上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春秋战国时,武汉一带就成为楚国的军事和经济要地。 武汉城区已知的最早城堡是东汉末年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今武昌蛇山的夏口城。东汉末三国初,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龟山的却月城中。东吴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今鄂州),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屡次兴废达十余次,各有不同时代的风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古武昌即今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汉阳的名称的来历与汉江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由此而始,另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也始于隋唐。经过发掘在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皆为唐朝墓葬。自唐以来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岳飞曾驻防武昌达八年。宋代的武汉制瓷业发达,在江夏区梁子湖发现了宋瓷窑群百余多座。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 武汉—历史沿革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元末时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曾将国都迁往汉阳。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及历代楚王皆在龙泉山(今江夏区)为修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开始独立发展,到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当时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故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通判袁倡创筑长堤(上起硚口-汉正街,下迄堤口-四官殿)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今长堤街。   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任然隶于汉阳县,故早期的“武汉”概念仍是武昌、汉阳双城的合称。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等府,汉口当时不是府郡。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其奏函中首次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显然也是指武昌、汉阳(包括了汉口)两地。 武汉—历史沿革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一时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暨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修建了汉口水塔,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 武汉—历史沿革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此时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同年孙中山来汉,对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