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住民巴莱
原住民.巴萊 臺灣最早的居民-臺灣原住民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原住民地理分布圖 臺灣的原住民 台灣是一個位於亞洲太平洋的美麗島嶼,居住著各種族群,其中原住民族約有49萬人,佔總人口數的2%,目前,經台灣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以及撒奇萊雅族及賽德克等14族,各族群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對台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 阿美族 分佈於花蓮北部之奇萊山平原,南至台東及屏東之恆春半島等狹長之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區,目前人口約有188,797人(100年04月數據),是台灣原住民族中人數最多者。傳統社會制度以母系氏族組織為主,男性被招贅後共居於女家,有關家庭親族事務與財產由女性戶長做主,惟重要事務,如婚姻、分產則必由出贅之母舅返家共同決策;然而,部落性之政治、司法、戰爭、宗教等公共事務,則由男性組織之男子年齡階級組織處理。傳統祭儀以部落之豐年祭為主,其中過程以表達部落男子年齡階級新成員之加入意義為最重要。 泰雅族 分佈在台灣中北部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連線以北地區,目前人口約有81,848人(100年04月數據)。傳統生活以狩獵、山田燒墾為主。織布技術發達,技巧繁複且花色精巧,其中以紅色象徵血液,具有生命力,可以避邪,故而喜好紅色服飾,有紋面習俗。社會組織以祖靈祭祀團體為主,最重要的祭儀活動為祖靈祭。歌舞動態活動以口簧琴與口簧琴舞為其特色。 排灣族 分佈區域於北起大武山、南達恆春、西到枋寮、東到台東太麻里的中央山脈兩側。人數將近90,811人(100年04月數據)。傳統的貴族頭目為各部落的政治、軍事、甚至宗教領袖,自成一獨立自治單位,由於人口眾多,血緣關係較廣,盛行貴族近親聯姻的結果,使得某些地區出現少數貴族統領數個部落的超部落聯盟情形。物質文化上以琉璃珠、鐵器、銀飾等為貴重物品。傳統的陶壼雕塑及樑柱木雕,以百步蛇紋及人頭紋象徵貴族的崇高地位 布農族 分佈於中央山脈海拔一千至二千公尺的山區,分佈廣及高雄縣那瑪夏鄉、台東縣海端鄉,而以南投縣境為主。人口約有52,824人(100年04月數據)。社會組織以父系大家族為主,戶中的人口甚至亦包括非血緣之同居人,故傳統家屋規模均較大。年中的祭儀行事曆以小米播種、除草乃至於收割等生長過程為主要依據,其中以除草之後祭儀中所唱的「祈禱小米豐收歌」,以精緻搭配合宜之八部合唱聲勢最為壯闊。「打耳祭」為部落男子成長階段最重要的生命社儀。 卑南族 分佈於台東縱谷南部,其強盛時期曾統轄東部族群七十二社。目前人口約有12,357人(100年04月數據),全族分居八個部落,有「八社番」之名。各部落間因起源傳說的不同,可分為:由「竹子而生」起源的卑南群和由「石頭而生」起源的知本群。傳統社會組織以長女承家以及男性年齡階段組織為主。男子會所為政治中心及教育場所,未婚男性必須居住在會所接受軍事訓練以防衛部落,並依照年齡分為數個年齡階級。 魯凱族 分佈於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台鄉及台東東興村等地,人口約12,183人(100年04月數據)。傳統社會組織分為貴族與平民兩個部分,貴族享有神話上血緣之優越性及土地所有權之經濟特權;平民則以發展個人領導能力,農產豐儲以及通婚等方法來提昇地位。繼承方式以長男為主 鄒族 分佈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為主,部分亦居住於南投縣信義鄉、高雄縣桃源、那瑪夏鄉二鄉,目前人口約有6,840人(100年04月數據)。社會組織以嚴格的父系氏族組織及大、小社分脈聯合之政治性組織為主,部落事務及祭儀都以男子會所為中心,稱為「庫巴」,結婚前的青少年必須居住於此,同時接受訓練,而女性則禁止進入。部落的祭儀以「戰祭」為最重要,其中整修會所、修砍神樹、迎靈、娛靈、送靈之祭儀過程繁複,音樂性及節奏性最為人稱道。 賽夏族 主要分佈於苗栗縣南庄、獅潭二鄉及新竹縣五峰鄉山區,人口約有6,019人(100年04月數據)。社會組織以父系氏族組織為主,各氏族團體傳統各有其圖騰象徵物。清領時期紛改漢姓,逐以原圖騰譯為其姓氏之名,如「風」、「日」、「夏」等姓,祭儀活動以矮靈祭為其中最重要者,而族中歌舞精華亦以此為主,由於居住地鄰近泰雅族,在物質文化上受其影響較多。 雅美族 分佈於台東的蘭嶼島上,為台灣唯一的一支海洋民族,人口約有3,956人(100年04月數據),島上有六個村落,由於生活環境的獨立,傳統文化保存得最為完整,部落間的糾紛都以親族群體相互協調解決,社會活動則端賴父系氏族群體及魚團組織來管理。物質文化表現極為豐富,雕造板舟技術,打造銀器,捏塑陶壼泥偶之技藝均具特色。傳統的地下屋冬暖夏涼極具,全年的祭典儀式以配合捕撈飛魚之活動為主,視飛魚為神聖物,歌舞方面婦女的頭髮舞在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