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发酵工程原理网络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解氧-发酵工程原理网络课程

(三)微生物的耗氧特征 1.微生物需氧量的表示方式 (三)微生物的耗氧特征 2.与溶氧浓度CL关系 (1) Ccr的定义 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受发酵液中氧的浓度的影响,各种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氧浓度有一个最低要求,即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氧浓度,以Ccr表示。 (2) 当CLCcr时, = 3. 培养过程中细胞耗氧的一般规律 3. 培养过程中细胞耗氧的一般规律 (三)微生物的耗氧特征 4. 影响微生物耗氧的因素 (2) 传质理论 传质达到稳态时,总的传质速率与串联的各步传质速率相等,则单位接触界面氧的传递速率为 : 本章小结 了解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并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 掌握发酵过程中氧的传递方程,及其参数的测定 深入理解KLa的意义,掌握影响氧传递的因素 了解溶氧相关参数的测定,掌握KLa的测定 (二)发酵过程中的氧传递效率(续) 传氧效率的测定:Na2SO3氧化法测定 传氧效率的比较 对于大罐和小罐,小罐的传氧效率高; 对于相同的罐,牛顿型流体比非牛顿型流体传氧效率高; 对于规模相同,同为牛顿型流体,但发酵液类别不同,在 KLa相同时,传氧效率基本一致。 溶解氧、摄氧率和KLa的测定 (一)溶解氧CL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化学法 极谱法 复膜氧电极法 (1) 化学法 原理:在样品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KI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与溶解氧反应生成锰酸锰,再在反应液中加入H2SO4, 释放出游离的碘,然后用标准Na2S2O3液滴定。 MnSO4+2NaOH→ Mn(OH)2十Na2SO4 2Mn(OH)2+O2→MnO(OH)2↓ MnO(OH)2+Mn(OH)2→MnMnO3+2H2O MnMnO3+3H2SO4+2KI→2MnSO4+I2+3H2O+H2SO4 I2+2Na2S2O3→2NaI十Na2S4O6 前四步反应与空气隔绝 (1) 化学法(续) 优点:测定较准确,且能得到氧的浓度值。 缺点:当样品中存在氧化还原性物质,测定结果会有偏差;当样品带有颜色时,会影响测定终点的判断,故不适合测定发酵液的溶解氧浓度。 (2)极谱法 原理:给浸在待测液体中的贵金属阴极和参考电极(阳极)加上直流电压,当电解电压固定在0.8V左右时,与阴极接触的液体中的溶解氧发生如下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消耗, 酸性时 O2+2H++2e→ H2O2 中性或碱性时 O2+2H2O +2e → H2O2+2OH- 原理: 阴极表面与液体的主体之间存在氧的浓度差,于是液体主体的溶解氧就会扩散到阴极的表面参加电极反应,使电路中维持一定的电流。当氧的扩散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时,溶解氧浓度与测得的扩散电流成正比。 氧浓度与扩散电流的关系 (2)极谱法 阴极表面极易被污染,影响重现性,所以一般采用滴汞电板作为阴极,阳极则可用甘汞电极。 如果样品中含有其它的氧化还原性物质会影响电极反应,从而影响到该法的准确性,使测定结果有误差。 (3)复膜氧电极法 复膜氧电极类型:极谱型;原电池型 原理:复膜氧电极测得的实际为氧从液相主体到阴极的扩 散速率。当扩散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时,单位面积氧的扩散速率为: no2=kL(PL-P1)=km(P1-P2)=ke(P2-Pc)=K(PL-Pc) 根据Faraday定律,原电池型氧电极的稳定电流为: i=4FAno2= 4FAK(PL-Pc)=K’PL ∴溶氧电极测定的实际是液体中的氧分压 复膜氧电极示意图 (a)极谱型 (b)原电池型 复膜氧电极内外氧电压的分布 c (二)摄氧率γ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瓦氏呼吸仪法 物料衡算法 氧电极法 (1)瓦氏呼吸仪法 通过测压计测定密闭三角瓶的压力变化速率即氧的消耗速率,根据培养液体积计算摄氧率。 (2)物料衡算法 稳态时, (3)氧电极法 如果在某一时刻停止向发酵液通气,而维持原来的搅拌转速,则 (CLCcr) KLa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亚硫酸盐氧化法 取样极谱法 物料衡算法 动态法 排气法 复膜电极法 (1) 亚硫酸盐氧化法 原理 利用亚硫酸根在铜或镁离子作为催化剂时被氧迅速氧化的特性来测定发酵设备的氧传递系数。 当亚硫酸钠浓度为0.018~0.5kmol/m3、温度在20~45℃之间,反应速度与亚硫酸钠浓度无关。亚硫酸钠的氧化速度远远大于氧的溶解速度,即氧一进入马上被亚硫酸钠利用。 用碘量法测定Na2SO3 消耗的速率,即可求得氧传递速率OTR, 再由式OTR=KLaC*求出 KLa 。 (1)亚硫酸盐氧化法(续) 亚硫酸盐氧化法值Kd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