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永嘉精神的人文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教育]永嘉精神的人文解读

永嘉精神的人文解读 内容摘要:时代语境中的“温州模式”所揭示的“永嘉精神”不仅限于近代知识界所概括的所谓以“事功”为主题的文脉。“永嘉精神”中的“经世致用”,是千百年来学界为应变各自的时代困境,借壳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思想中的一个层面而抽取出来的理论依据。以“事功”为主题的“经世致用”,是“永嘉人”向生命之外扩展空间不断地创造的一个方面;“永嘉人”借山水诗所表达出的向生命意识之内不断的清理是永嘉精神的另一组成部分;而“永嘉人”传承久远的“耕读传家”那种对家园和“道统”的守护则是永嘉精神第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永嘉精神 温州模式 商业时代 优秀商帮 人文解读 北京首届当代商会论坛召开之际,因“温州模式”与永嘉之学存在历史的渊源,论坛组委会约我谈一谈“永嘉精神”。我以为在展开论题之前需要厘清两个前提: 首先,“永嘉精神”绝非是仅限于今天行政区划的永嘉一县之域的人文符号。“永嘉精神”是在浙东南一个广阔的多的地域里植入本土并与之共振、脉动,成为这一广袤地域人文灵魂的基因。这个区域或可用中国改革开放语境中,外地人模糊的地理概念里,对这一地区的习惯称谓, 既“温州人”一词来比拟。 其二,“永嘉精神”也绝非仅限于近代知识界所概括的所谓以“事功”为主题的文脉。“永嘉精神”中的“经世致用”,是千百年来学界为应变各自的时代困境,借壳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思想中的一个层面而抽取出来的理论依据。当然,以“事功”为主题的“经世致用”,是“永嘉人”向生命之外扩展空间不断地创造的一个方面;可是,人们往往忽视了永嘉精神中向生命意识之内不断的清理的那些借山水诗所表达出的玄理;人们更忽视了永嘉人“耕读传家”那种对家园和“道统”的守护精神。向外,是永嘉人“求利”所粉饰的人生;向内,是永嘉人“和义”所洗刷的人生;守护,是永嘉人向内不断的拆卸与向外潇潇洒洒去建造的一种平衡,也是永嘉人的幸福哲学。 仍须强调的是,在展开永嘉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之前有必要阐明:一个特定的文化中心,可以依据它在连续性的时空体系中进行层次的区分。而文化中心以及相应地域层级的形成,是我们研究文化区域独立性与完整性的一个关键所在。已往的许多文化地域研究已然将文化空间与经济空间、行政空间混淆在一块。这是必须从本质上进行区分的。 在地理空间上,“永嘉文化”的中心区域即在括苍山脉与北雁荡山脉的怀抱中,以青嶂山为主脉发源的楠溪江流域止落之处,今永嘉县周边的浙东南各县市。从文化地域格局层级关系的地理过程,我们可以推演永嘉文化产生的主导性影响,向南,是瓯江流域各市县,以洞宫山脉最高峰百山祖为界,最南辐射至闽东的太姥山区域、西南则至闽北的仙霞岭;向北,括苍山环抱西北,毗连雁荡山、天台、灵江上游的仙居;西倚仙都,东瞰大海。即古称的三山地区(括苍山、雁荡山、太姥山)走出这个地理空间永嘉人文的遗迹便渐远而淡薄。永嘉精神所包容的永嘉学派、耕读传家、山水诗源三种文化符号是今天公众语境中温州精神于“筚路蓝缕”时所开拓的。永嘉精神沉淀着生命的礼赞,折射出“永嘉人”所具有的丰富色彩:社会学的、哲学的、工商学的、伦理的、民俗的、审美的、诗意的。 历史的箫声 《山海经》卷10载:“瓯在海中”。晋郭璞注:“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晋时临海永宁县即今永嘉县一带。古永嘉地区四季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古越人提供了衣食之源和利兼水陆的生活环境。也为人口的繁衍、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公元前192年,汉惠帝加封勾践第七世孙摇为东瓯王,东瓯故城在今永嘉县瓯北、楠溪。其时,东瓯王国之辖地包括今温州市、台州地区和丽水地区。这是该地区出现的第一个行政建置,将温、处、台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置永宁县,兼今温州市和丽水地区,县治在今永嘉县罗浮山下,此为东瓯置县之始。东晋南渡时期,为适应人口户数的增多和土地开发的扩张,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析临海以南置永嘉郡,郡治在今永嘉县。 自永嘉建郡后,以琅琊王氏、陈留谢氏为首的北方的豪门士族带着自己的家族、部曲纷纷流入浙东南。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许多豪门世族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在古永嘉地区封山占水,修建田庄别院。如临海太守希 (王羲之岳父希鉴之子)就在永嘉郡开辟湖田营造庄园。时任永嘉太守孙绰叹道:“播流江表,已经数世。一朝拔之,岂能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这些南迁士族产业日丰已无心北归了。大量的土地垦植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建,永嘉一带成了“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的膏壤沃野(谢灵运诗句)。接着,西部的缙云、瓯江上游的丽水,灵江上游的仙居也被开发利用。如公元505年在瓯江上游兴建的浙南最大的水利工程——通济堰。 唐太宗贞观元年,永宁并入永嘉县。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又析永嘉、安固(今瑞安)二县置温州,州治在永嘉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