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答案解析】.ppt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答案:平时安居没有懒隋的仪容,在服饰车马器用方面俭省节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评分细则: 燕:悠闲、安闲、清闲,1分; 容:表情、面色、神色、神态、表情,1分; 服御:服饰、车马,1分; 奉:享受、享用、享乐,1分; 风,风采,风度,遗风,风范,风骨,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一15题。 吴中书事 杨 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释】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想象之景”错。) (“欲辞官归隐”错。)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1)愁:①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②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每点2分) (2)如何表现: 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②运用典故。通过范鑫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 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④借景抒情。通过“香径、兰叶、响廊、月华”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昔胜今衰之愁。(任答两点,4分,每点2分;每一点手法1分,解释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慈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马说》中,韩愈同情那些不遇伯乐而辱没在仆役手中的千里马,并指出这些千里马最后只能落得“______________”的结局。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人生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抒发了人生短暂、长江无穷的慨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答案: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语用题 语用题 ⑤一些城市在明知自身不适合或者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却偏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地铁,最后得不偿失,这无异于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⑥为了使国学教育有实效,在浩如烟海(用对)的国学书籍中排沙简金,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情,教师和家长都应成为“把关者”。【排沙简金:同“披沙拣金”。排:除去;简:选取。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语用题 用排除法。 x x x * *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广一模)语文讲评课件 阳明心学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① ②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② ②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第①段 第②段“孟子……最先注意到心的作用” 第④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大量引用《孟子·告子上》中的言论,有力地证明了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并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B.程颐开启了北宋心性之学的研究,陆九渊则在心性之学的研究上另辟蹊径,文中通过两者的对比,证明陆九渊的贡献更大。【没有明显的两者对比的文字“大启其门径”也不意味着“证明陆九渊的贡献‘更’大”。无中生有。】 C.文中以“无事袖手谈心性”的现象,表明宋代理学界对心性之学的讨论十分普遍,证明研究心性之学已成为当时理学界的风尚。 D.王阳明首创了“心学”和“致良知”的说法,并让心学有了清晰独立的学术脉络,这些事实证明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学发轫(rèn)于春秋战国,大兴于宋代,大成于明代,经过历代先贤的传承发展,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清初李二曲对陆九渊和王阳明均赞许有加,并对他们的学术有独到的评价,可见李二曲也是一位心学理论造诣很高的学者。 C.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心的本体没有善恶,当意念产生时才会出现善恶,所以,如果不把意念强加在事物上就能为善去恶。【没有正确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