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浅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简介.ppt

[临床医学]浅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简介 浅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规划 甲真菌病诊治指南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 手足癣诊治指南 体股癣诊治指南 头癣诊治指南 甲真菌病诊治指南 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年12月第41卷12期844页 执笔人:郑岳臣教授 定 义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甚至甲床所致的病变 其中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病变原称为甲癣 病原菌 甲真菌病的病原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 皮肤癣菌最常见,在我国约占65%以上 酵母菌约占10~30%,主要为念珠菌属中的白念珠菌 霉菌约占3~12%,有短帚霉、镰刀菌、枝顶孢、曲霉、柱顶孢等,近年来,酵母菌和霉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 皮肤癣菌具有亲角质性,是甲真菌病主要的致病真菌 足癣患者容易继发甲真菌病,且与趾甲外伤有一定的关系 病甲中酵母菌的分离率与环境的湿、温度、感染部位以及患者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指甲的酵母菌感染比趾甲更为常见,尤其是在家庭妇女中,她们的双手经常浸泡在水中,故容易出现酵母菌感染 霉菌在甲真菌病的致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发病率 国外文献报告自然人群的发病率为2-18%,70岁以上的老人为50%; 国内自然人群发病率为15%,香港报告为17—21%; 甲真菌病占浅部真菌病的30%,占甲病的50%,趾甲发病率是指甲的4倍以上; 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26.2%,是正常人的2.77倍。 临床表现 根据甲真菌病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五型: 浅表白斑型 远端(侧缘)甲下型 近端甲下型 甲板内型 全甲损毁型 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若培养出酵母性或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则重复再培养2次,或者采用平皿多点培养,10个生长点中有6点为同一种菌且同时直接镜检有同样的阳性发现可判断为病原菌。 病理检查 诊断标准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真菌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阳性 3、病甲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成分 具1、2、3条或1、2条或2、3条均可确诊为某菌性甲真菌病。若具1、3条或1条和镜检阳性则诊断为甲真菌病,但未确定致病菌。甲真菌病应与其它甲病相鉴别,如银屑病、湿疹、扁平苔藓等引起的甲改变以及甲营养不良症等 治疗 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 去除病甲 坚持基本疗法和个体化相结合 系统治疗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氟康唑 以上药物均需要在肝功能正常时服用,建议在治疗前和(或)治疗中检测肝功能,也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伊曲康唑 抗菌谱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高及安全的特点, 适用于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用法: 冲击疗法: 每天2次,每次0.2g,餐时或饭后即服,服药7天,停药21天 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2~3个疗程,趾甲真菌病3~4个疗程 连续疗法: 每日服药0.2g,连续服药2-4个月 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同样是高效安全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特别适用于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用法:每天0.25g,指甲真菌病6-9周,趾甲真菌病9-12周 氟康唑 该药广泛用于念珠菌病,故对念珠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可用氟康唑治疗 每周0.15~0.3g,顿服,指甲真菌病3~6个月,趾甲真菌6~9个月 坚持基本疗法和个体化相结合 在下列情况应适当延长疗程 -合并甲沟炎及甲母质损伤 -甲生长慢(指甲<4mm/月,趾甲<2mm/月) -近端甲下型、全甲损毁型 -病甲显著增厚形成真菌瘤者 -伴有糖尿病者 -70岁以上老年患者 同时治疗伴发疾病(全身和/或局部性)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时间:指甲真菌病停药后6个月,趾甲真菌病停药后9个月 疗效标准: 痊愈为病甲消除90%以上,真菌清除 显效为病甲消除50%~90%,真菌清除 有效为病甲清除25%~50%,真菌未清除 无效为病甲清除25%以下,真菌未清除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 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年10月第41卷10期639页 执笔人:冉玉平教授 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属真菌(Malassezia spp.)是一组常驻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在人头皮、面部、外耳道、胸背部等皮肤表面均可分离到,可引起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与脂溢性皮炎(头皮屑)和特异性皮炎密切相关,还可引起系统感染等 马拉色菌 通过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将菌种鉴定为合轴马拉色菌(M. sympodialis)、钝形马拉色菌(M. obtusa)、糠秕马拉色菌(M. furfur)、球形马拉色菌(M. globosa)、限制马拉色菌(M. restricta)、斯洛菲马拉色菌(M. slooffiae)、厚皮马拉色菌(M. pachydermatis)、皮肤马拉色菌(M. dermatis)、纳娜马拉色菌(M. nana)、日本马拉色菌(M. japonica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