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件
梁思成 作者简介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 修辞方法“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本文中“通感”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 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有什么特点? 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 全文结构其实也体现了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艺术原则,请加以分析。 音乐、舞台艺术、绘画、建筑,变化着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相通的艺术规律;一项项、一节节按顺序说来,结构稳重、朴实,却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 请运用课文介绍的观点和知识,谈谈你对所居住城市建筑的评价或意见。 品评自己周围的城市风貌,关心家乡,关注社会,进一步借助所学知识增强自己的审美素养。写一篇400字左右的随笔。 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请以“中国诗歌、戏剧、建筑的通感”为副标题,写一篇短文。 参考思路: 中国文化重含蓄之美。诗、画、建筑乃至戏剧等等,莫不如此:绘画重视画外之意,要的是传神,要的是藏在画面之下的意境;不像西方绘画那么直接、注重真实、符合逻辑和准确的细节。中国绘画画面极其简捷,留下大片空白,也少用色彩,所以水墨画大行其道,要的是给观众留下想像和回味的空间。建筑如苏州园林,不是曲径,就是曲廊,还有假山内的曲洞。开阔的水面太开阔太直接,那么就建一个亭子。要想知道亭里的风光,得先要经过九曲十八桥。为的是让人一曲一个景致,一折一个天地,让人想像,让人回味。这同我们诗画里的意境异曲同工。 中国艺术就象陈年的老酒。艺术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融入自己对文化的修养和积淀、人生的沧桑和对自然的观察才能有好作品。品诗品画的人也要象品酒一样地慢饮细品才会咂出味道来,才能领略其中的诗意。这里的“诗意”,实际就是含蓄。? 4.“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耐人寻味,请品味作者通过“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一细节传达的思想内容。 浅白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建筑师的作用、建筑与人的生存关系。话语浅显,但包含着很深刻的思想。人被现代建筑统一分割,装在规范的空间里,已经被异化了。有人说现代建筑就是新的贫民窟,没有亲切感,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好像孩子哭着找不到家门……人们已经被生活的紧张和压迫隔离和囚禁。这句话表现了作为建筑大师的梁先生对当代城市建设中错误思潮的焦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思考 *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课文题目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各是什么意思?副标题中的“通感”又应当怎样理解? 通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是一篇科技论文。 2. “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 阅读课文,回答: “千篇一律”“千变万化”各指什么,二者是怎样的关系? “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它们是辨证统一的。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1段是第一部分,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特别重要。 第2段至第7段是第二部分,举例论述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都是通过重复与变化来突出某一种艺术效果。 第8段至第16段是第三部分,举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8章 查找.ppt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8章 高级应用.ppt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9章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清除与免疫.ppt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9章 数据库设计new.ppt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9章 文件操作.ppt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9章ERP库存管理教程.ppt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9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ppt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9讲 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doc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9讲课题引入——项目背景.ppt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ppt
- 2023年株洲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年百色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武汉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3年营口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连云港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docx
- 2023年雅安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 2023年赤峰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答案详解(名师推荐).docx
- 2023年郴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有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