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7章社会性发展.ppt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7章社会性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儿童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一、性别社会化过程 二、儿童性别差异 三、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四、心理双性化 第二节 儿童交往的发展 一、儿童依恋的发展 二、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道德的发展 一、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二、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性别社会化过程 (一)性别概念的发展 1、性别认同的发展 2、性别稳定性的发展 3、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二)儿童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 1、性别角色知识:个体关于男性和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2、儿童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 1、性别认同的发展 性别认同: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标定 ①性别认同发展:出现时间在1岁半到2岁之间 ②性别认同线索:儿童往往先依据发型特别是头发长度,其次是服饰特点确认被观察者性别 ③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发展的关系 2、性别稳定性的发展 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一般3—4岁达到,开始能认识性别在人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 (2)性别稳定性发展早于恒常性发展 3、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性别恒常性:儿童对人的性别不因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 (1)一般6、7岁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2)9岁左右,开始能用言语解释恒常性 二、儿童性别差异 (一)性别差异的表现 1、认知方面差异 2、个性与社会性方面差异 (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1、家庭因素: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2、学校教育因素:教材,教师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物学因素: 1、认知方面差异 (1)数学与空间能力差异 (2)言语能力差异 (3)分析能力差异 (4)学业成就与成就动机差异 2、个性与社会性方面差异 (1)玩具偏好差异 (2)游戏差异:玩伴选择,玩伴数量 (3)抚育性方面差异 (4)攻击性差异:一般表现差异;攻击类型上的差异以及发展变化 (5)亲子关系 三、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 (二)性别图式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生物学的解释(弗洛伊德) (五)群体社会化理论(哈雷斯) 四、心理双性化研究 (一)心理双性化儿童客观存在性研究 (二)心理双性化的优势 (三)心理双性化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四)心理双性化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 一、儿童依恋的发展 (一)依恋的界定与特征 1、依恋:婴儿与成人形成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2、依恋的特点 (二)儿童早期依恋的发展 1、儿童依恋建立 2、早期依恋的阶段性发展 (三)婴儿期后的依恋发展 1、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2、依恋的理论 3、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2、依恋的特点 (1)选择性 (2)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亲近 (3)双方可从中获得慰藉和安全感 (4)遭到破坏后会造成双方的分离焦虑和痛苦 (5)双方具有某种和谐性 1、儿童依恋的建立 (1)儿童依恋建立的前提 首要前提:社会环境 生理前提: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初步发展 认知前提:识别记忆;客体永久性与人的永久性 (2)依恋形成的标志 依恋标志需符合的原则:代表性;稳定性;普遍性 依恋形成标志:分离焦虑和与之同时出现的怯生现象 2、早期依恋的阶段性发展 (1)前依恋期(0—2个月) (2)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 (3)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 (4)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后) 1、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1)依恋的测量:安斯沃斯等1969年提出的陌生情境测验 (2)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 不安全一回避型 不安全一拒绝型 (3)儿童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 母亲喂养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本身的因素:气质特点,生理因素 文化 2、依恋的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2)学习理论 早期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3)习性学理论 (4)社会生物学的“亲情投资理论” 3、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依恋质量的现实意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改善整体素质,增强身心发展和谐性。 (2)早期依恋质量的持久影响:儿童早期依恋质量的个体差异可预测以后行为差异 对认知:安全型儿童以后表现出更强探索欲望与能力,特定问题情境中,表现出较强问题解决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 对个性:安全型儿童表现出良好坚持性及挫折容忍力 对行为:安全型儿童在游戏与社会交往中,显得更成熟。 二、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一)同伴关系的性质与作用 1、同伴关系的性质 2、同伴关系的作用 (二)同伴交往的发展 1、婴儿期 2、学前期: 3、童年期和青少年期同伴的发展 (三)同伴研究的几个问题 1、同伴研究的方法 2、同伴关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2、同伴关系的作用 (1)获得社交技巧,发展社会能力:强化物 (2)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