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学生学习起点”的风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扬起“学生学习起点”的风帆

扬起“学生学习起点”的风帆 古槐中心小学:高锦琴 现在许多媒体、报刊都十分关注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近期媒体报导,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是—“有效性”。我认为要想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其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那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数学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细心解读教材,把握学习的起点。 作为授课者,我们首先要细心解读教材。新课标理念下的教材每册的知识容量大,涉及面较广,每册中各个单元内容间衔接并不紧凑,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各个年级的知识为点,承上启下形成知识网点,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备好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站在高起点上细心解读教材,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程度,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的起点。这里就以笔者执教的一节市级公开课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谈谈自己解读教材的心得。首先我研读了第四册和第五册的关于分数的知识内容,发现分数乃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此概念十分抽象,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平均分的概念基础上,分数虽与前面学过的整数截然不同,却又有一定的联系,同时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必须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根据这些我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设计如下的导入过程:创设野餐情境,通过分一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块蛋糕,引导学生说出怎么分最公平,配合电脑动画直观演示。当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时,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这半块已无法用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数,此时学生的内需占主要地位,自然而然引出分数,从具体直观形象到形成表象,最后抽象出分数。这样处理不仅体现教材编写意图:“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关注学生的现实经验。 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生,他们认知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教师不能以一代面,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与学生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从孩子们身上发现更多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已有的现实经验,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像是通往宝藏秘室的门,教师就是引领者。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握学习的起点。 维果茨基说过:“好的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摘果子,也就是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距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记得在学区开过的一节公开课《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就是典型的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在预案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各种常见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在学习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已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知识为基础,又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且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有一定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因此我设计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主动从记忆库中提取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式,得出更好更简单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在授课中,课堂效果较好,它关注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在这个起点上再发现,再创造,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相反的如果老师对学生不放心,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就会牵着学生思路,禁涸学生的想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虽然也能完成学习的任务,但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大打折扣。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握学习的起点。 现代的学生生活氛围大有改变,教师不要停留在不变的观念上,应该与时俱进,更多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是个富有激情生命力的对象,是个不断成长的对象,随着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不断发展的对象。所以只有深入了解您的对象,才能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第五册《可能性》时,我就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课一开始,老师问:“同学们,老师这周末打算与家人一起去登山,你们知道那天的天气如何?”学生一听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要根据天气预报,有的说那天可能是晴天,有的说那天可能会下雨,有的说可能是阴天,有的说可能刮大风。学生各圆其说后,教师抓住契机,揭示课题说:“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发生,在生活中,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数学问题。”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