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概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导读概要

* 永州四中 段利芳 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熟悉古代经典,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形成为一个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成为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丘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史记》有《孔子世家》。 《论语》全书共分二十章,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论语版本 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昺《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 论语的篇章 《论语》共20篇,篇名取篇首的两三个字为题,并无具体意义,如第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所以该篇就叫《学而》。一段话为一章,全书共492章,13000 余字。 第一篇 学而 第二篇 为政 第三篇 八佾 第四篇 里仁 第五篇公冶长 第六篇 雍也 第七篇 述而 第八篇 泰伯 第九篇 子罕 第十篇 乡党 十一篇 先进 十二篇 严渊 十三篇 子路 十四篇 宪问 十五篇 卫灵公 十六篇 季氏 十七篇 阳货 十八篇 微子 十九篇 子张 二十篇 尧曰 论语的思想内容 《论语》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在孔子思想中是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所以《论语》说孔子很少谈功利、天命,最推崇、最赞许的是仁。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过104次,但是,对于仁的确切含义,《论语》中并没有纯定义式的解说,常常是根据提问人的不同情况而随问作答,每次讲解并不完全一致。 在孔子看来,“仁”是所有道德伦常的基础。 ???????   在《论语》中,孔子总是什么是仁,而从没有给仁下过一个“是什么”的定义。因为具体的东西总是有限的。一旦定义了仁是什么,也就是把仁义限定为一个具体的东西,它的范围就会受到限制。 ???????   因为孔子的“仁”有上述的特点,不同的弟子问仁,得到的回答就是不同的。仁不是具体的东西,当然就不能把它限制在一个具体的人或具体的问题上。不过,对于个人来说,仁终究是具体的,是需要具体落实的,所以,针对不同条件的人和不同条件的情况,孔子就说出了不同的话。比如说,仁者不忧,仁者爱人,仁者有勇。 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核心 . 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人. 三.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品质和性格. 四. 理想境界: 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莫过于“杀身成仁”,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 . 五.仁和礼 :‘‘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德理性自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或合乎礼。 孝悌与仁 (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若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重视根本,根本建立了,道义就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爱的根本吧!” 孝悌是仁爱的基础,做人的根本,各种道德都是从这个根本中产生的. 孝悌与仁 (二) 子曰:君子笃於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君子忠诚地对待亲人,人民就会兴起仁风;君子不遗弃故人旧友,人民之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