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的受热过程2017
海雾 暖空气爬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若锋面过渡带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 冻雨等恶劣性天气形成时,有明显锋面逆温。 锋面逆温: 冷气团 长 锋面 下界 上界 度 锋 线 宽度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赤 0.4 微米 0.76微米 什么是太阳辐射? 辐射与波长关系: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温度高)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温度低) 大气辐射 大气上界 地 面 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云 和浮尘吸收红外线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对可见光几乎不吸收 特点: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参与的成分: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成分: 空气分子和尘埃 特点: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3、为什么晴朗的白天天空呈蔚蓝色,阴天天空灰白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折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晴天大气纯净,蓝紫光容易被散射掉;阴天大气中尘埃水汽多,太阳光散射无选择性。 为何晴朗正午天空呈蓝色,而早晚天空呈红色?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蓝色紫光易被散射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各色光皆易被散射,只剩下红光投射地面 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 紫外线 红外线 有选择性;红、紫外线被吸收;可见光大部分到达地面 云层和尘埃 所有波段 无选择性;所有波段都被反射,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空气分子和尘埃 与尘埃颗粒大小有关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 地 面 反 射 大气上界 地 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逆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太阳暖地面 地面暖大气 大气还地面 为何高处不胜寒? 白天,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月球 地球 昼夜温差最大40多℃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散热多,地表植株温度下降到0℃以下,植被体内的细胞脱水结冰。 白霜(水汽含量多) 黑霜(水汽含量少) 防范方法:烟熏、水浇、覆盖 为何葡萄园要铺设鹅卵石? 为何蔬菜大棚要定期通风?哪里的蔬菜品质最佳?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纬度 因素 年均正午 太阳高度 决定 下垫面因素 气象因素 云量多少 日照时数 不同性质的地面 地势起伏 海拔高低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 等量太阳辐射分布的面积 决定 1.什么是逆温现象? 2.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逆温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正常温度--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R,R为0.6℃/100米.如下图 气温的垂直分布: 温度℃ 高度m 正常现象 实际上, 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现象,称为气温逆温,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如下图 逆温概念: 温度℃ 高度m 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 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 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温度℃ 高度m 逆温现象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使得近地面大气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向上的逆温。辐射逆温在黎明时达最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 暖空气 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冬半年,中纬度沿海地区,常常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