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概要
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素材的含义,学习将日常生活中的素材 转化为写作内容。 2、弄清素材和题材的区别。 3、认识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 不同的处理的道理。 4、理解中心印象的含义及其与使用素材的关系。 学习重点:学习将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 合作探究 学习教材(20—27页),思考问题: 1、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是如何由原始素材转换成作品的? 2、什么是素材?什么是题材? 3、素材和题材有什么样的区别? 4、中心印象与使用素材的关系怎样? 除夕夜守粪的农民——素材 画作中父亲的肖像—— 题材 素材与题材有什么关系? 形象的裁剪; 背景(环境)的改动; 细节的增添。 ---题材源于素材、素材大于题材,为了主题的需要可以灵活处理(包括必要的增减)素材等。 从素材到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做?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选取素材中让自己印 象、感触最深的那部分——“中心印象”。 原始素材转换的两种基本途径: 1、提炼和强化; 2、文学意义的典型化。 题目提供的材料---素材; 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素材; 素材的中心(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中心”、 “材料内涵”或“材料眼”) ---“中心印象” 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素材; 素材的中心(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中心”、 “材料内涵”或“材料眼”) ---“中心印象” 分析提取“材料中心”---材料作文写作的 第一步。 高考链接 提取材料中心的方法: 1.某人做了什么?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 理由是什么? 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 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判断的过 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 观、人生观。 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 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1、校园里的玫瑰花开了,真艳真美,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喜。一天早晨,幼儿园的一位4岁的小女孩摘下了一枝玫瑰,从容地往外走,恰好这时校长走来看见了,他很想知道这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便亲切地问她:“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小女孩的话,校长……校长会怎么说,怎么做?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有的说,该教她一点植物学知识;有的说,该再摘一朵玫瑰奖励她,因为她是一位有爱心的孩子……你认为本则材料审题的重点应该是( ) A、谴责一些人不爱护公物。B、谴责一些人不懂自然知识。C、赞扬玫瑰顽强的生命力。D、挖掘“永不凋谢”的深层含义。 2、有位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走过去,她总是善意地提醒别人,别走近高墙,但总有人不听。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第四天,老太太不由自主地走到墙根,想看个究竟。然而,危险就在此时发生了,高墙倒塌,老太太被压。 你认为本则材料的审题重点应该是( ) A、善意地提醒别人,别走近高墙,但总有人不听。 B、揣摩“但总有人不听”这句话的含意。 C、“老太太不由自主地走到墙根,想看个究竟。”(没能坚持下去) D、能做到时刻提醒自己的又有多少人呢?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代刘蓉小时候在一间小屋读书,屋内有个小凹坑,他踱步时往往失足,时间长了,竟也渐渐习惯了,走到凹坑处就如平地一样。一次,他父亲叫人把坑填平了。刘蓉踱到凹坑处,觉得地面突然隆起,低头一看,地是平的。 (1)如果让你在材料中找一个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它应该是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下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浇沙子,百浇百渗,沙子依然如故;水浸海绵,越浸越沉,海绵吸足了水。”请以“沙子、海绵、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下面几项中,立意最好的一项是( ) A、要像海绵不懈地吸水那样“求知”,不学沙子湿在表面,“不求甚解”。 B、要发扬沙子的不湿不贪、只渗不沾的精神,鄙视海绵执著占有、中饱私囊的利己主义。 C、沙无水,能受高压;人无私,越挤越坚。海绵有水,一挤就瘪;人有私,一摁就软。 D、水能诱惑海绵,使海绵浮肿虚胖,徒有其表;水不能使沙子动心,沙子依然故我,表里一致。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指导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唯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会,但那是3000年之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000年后本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