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课程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案主讲: 教育学院 教育学系专题1:先秦的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理解学习教育史的意义;了解三代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状况;掌握六艺课程体系形成的原因、内容及相应的功能;掌握孔子关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教学重点难点:三代时期的六艺课程体系及其原因、功能;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过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史?1、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实: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2、我们又可以从历史当中获得什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义1:教育史为解释今天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供了完整的图像。杜威:“没有协调和连贯,事件就不是事件,而仅仅只是偶发。假如过去有任何意义,则必须和现在做协调。颠倒过来也是真的:(那就是)现在必须和过去相联接。” 教育史是收集教育领域的记忆,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获得当代教育问题的完整图像。教育史是一种实践的过去,通过这样一个第三空间,为理解和解释今天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思想资源。意义2:教育史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智慧资源。教育史将帮助我们觉察教育改变的可能性和复杂性,并意识到将过去的学说和实践扭转到现在的情境中是困难的。教育史是个人记忆的延伸,一种教育者们能共同分享的延伸,使成为专业领域的记忆。就教育史发生的作用而言,它能规范和指导改革者的活动。古为今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总括为:学史明智。三代时期的学校教育一、夏朝时期的学校及其教育1、国学:“序” 教育内容1:军事教育《孟子·腾文公上》记载:“序者,射也” 《尚书·甘誓》有“御非其马之正” 主要包括射箭和驾驭马车之术。教育内容2:养老敬老的道德教化《礼记·王制》中说,“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2、乡学:校《史记·儒林列传》记载 “乡里有教,夏曰校”孟子认为校这类学校的目的是教人“明人伦” ,朱熹认为“校,以教民为义”,由此推断校主要是教人知道基本的做人的伦理道德观。3、夏朝学校教育特点:第一,教育内容以军事教育为主,这是与夏朝是奴隶制国家的性质紧紧相连的。第二,开始具备伦理道德教育的萌芽,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开端和标志。二、商朝时期的学校及其教育商朝殷墟文字是我国古代信史的开始。 1、中央学校,包括大学、小学和瞽宗。《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2、地方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朱熹解释说:“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 3、教育内容第一项:军事教育。包括两个部分,射箭、驾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二项: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以“孝”为核心。《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尊神、事鬼”是商代政治的特点,也是商代教育的特点。他们把尊神和孝祖融合在一起。奠定了守孝三年的传统。第三项:读写算的教育。殷商时代,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中,单字已经达3500个,大都是象形文字,但形声、会意、假借等方法已经普遍运用。天文历法有很大进步,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卜辞中出现的最大的数字已经达到三万。出土文物还表明,商代已经能进行一般的算数运算,并能绘制较复杂的几何图形。第四项:礼乐教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是军事教育,祀指与祭祀相应的礼乐之教。由于殷人特别强调“尊神事鬼”,所以与之相对应的礼乐是必不可少的。当时的瞽宗就是专门演奏和学习音乐的学校。4、商朝时期教育特点第一,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开始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开始诞生;第二,教育内容开始变得丰富,初步具备当今学校意义上的教育内容体系;第三,宗教色彩浓厚。三、周朝时期学校教育第一类:国学:国学里面分大学和小学。(1)大学。大学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辟雍、东学“东序”、西学“瞽宗”、南学“成均”、北学“上庠”。五学之中,有设科分教之意:太学为承师问道,天子自学、举行盛典之所,由太师、太保、太傅主之;南学成均为学乐之所,由大司乐主之;北学上庠,为学书之所,由诏书者主之;东学东序,为学干戈羽乐之所,由乐师主之;西学瞽宗,为演礼之所,由礼官主之。《礼记·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乐,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賛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礼执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这一段表明,大学的教学已经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人员进行教学,已经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课程安排之义。关于大学的考核评价问题,《礼记·学记》中有载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