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管理受损身分的笔记第四.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污名管理受损身分的笔记第四

讀 陳薇名 曾凡慈譯(2010)。《污名化:管理收損身分的筆記》。台北:群學。 第三章 團體結盟與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 個人對自我的處境、連續性與性格的主觀理解,這是他從各種社會經驗中逐漸獲致的結果。 個人用來建構自我形象的素材,與別人最初用來建構對她的個人與社會識別的素材並無二致,但她對自己所塑造的形象擁有重要的自主權。 因此,自我認同的概念讓我們思考資訊在污名管理中扮演的角色 矛盾 受污名者會對自我身分感到矛盾,像是身分識別的擺盪或是表現個人展演與污名夥伴的關聯。 例如:受污名者傾向根據人們污名明顯與突兀的程度來為自己人分出層級。 並採取正常人對他的態度對待他。→產生自我身分的擺盪。 例如:當受污名者的夥伴看見自己人展現出刻板印象的舉止,這樣的事會讓 他產生厭惡,他則會產生認 同矛盾。→既無法擁抱他的團體,也無法 放棄他。 關心內團體純粹性:受污名者不只努力「規範化」自己的行為,也努力「淨化」其他人在團體中的行為。 專業呈現 受污名者會因自己與他人因界定被區分的身分,努力付出以突破困境。並推敲出一套行為準則,而都包含明確的標準議題,p129。 污名者也被警告不要企圖蒙騙過關、不要接受他人對他該類別身分的負面態度、不要「丑角化」,或是被警告不需要「裝正常」、「去丑角化」。也就是變成偏離常規的紳士,就像我們一樣好的人,只不過背負著他們那類人的名聲。 這些行為的準則不只是如何對待他人,也是如何看到自己的方法。 這種倡議有兩種寓意:p132 第一,對個人行為的建議,有時會受刺激受污名者成為社會場景的批評者,以及人類關係的觀察者。 第二、對受污名者的建議,會香湯不客氣地觸及她生命中最隱私與感到羞恥的部分。 內團體的結盟 個人是什麼乃源自於隸屬的團體類別在社會結構上的位置,而團體的代言人主張了個人隸屬哪個團體,因此個人的團體是那些因為與他有相同污名而可能必須承受相同痛苦之人的集合,而正是使他遭到貶抑的類別。 代言人認定個人的品格源自於他與自己人保持的關係。個人的性質源自於他團體的性質。例如:好戰與沙文主義路線到偏離主義意識形態。P134 外團體的結盟 除了受內團體的行為準則外,也受到第二團體的觀點看待自我,也就是正常人與整體社會的觀點。通常會使用精神醫學的語言─衛生心理的比喻成為修辭來源,像成熟、良好調適←→死板、防衛心重、缺乏適度的內在應變能力 視個人為完整的人而非類型或類別,不應該為它感到羞恥,也不要設法隱藏它。必須要努力堅持自我訓練,同時他人會覺得它在否認自己的差異,同時,正常人也有自己的困擾,受污名者不應自憐,應培養愉快且直率的態度。 受污名者在處理混類社會中,也應該幫助處在同情境的其他人→由正常人授意的路線會逼使受污名者以各種方式保護正常人。 正常人會造成傷害受污名者是因為不了解,所以要對正常人以同理心再教育,因為受污名者外表有缺陷,但內在是完整的人。 受污名者覺得正常人難以對他們的缺陷視而不見,所以會嘗試「破冰」展現超然態度的應對,公然的提到自己的缺陷。像是順帶提到或是「揭露禮儀」。 要對正常人對他們的努力表現彷彿是有用且感謝的。雖然經常被受污名者視為傲慢且侵害隱私的做法,但卻會被得體的接受。 正常人會禮貌地將受污名者的缺陷視而不見,讓受污名者認為自己與他人完全一樣,受到他人的接受,但其實這種接受是有條件的。因此,受污名者被期待有紳士風度且不強求好運─測試社會給予的臨界點。P142 良好調適:受污名者接納自己本質上與正常人相同,且克制自己不要進入正常人難以接受的場合。→有名無實的接受支撐了有名無實的正常性 P143-p144 政治的認同 個人被告誡只要採取正確的路線就可以逐漸與自己達成協議,並成為完整的人,但事實上,它是為自己接納一個自我,但這個自我是一個長駐的異我,是為他發言同時也透過他發言的團體之聲。 他不斷挑戰那些受污名者的代表,發現這些方案的「不真實」,希望專業者可提供一致的認同政治,但也發現實際上不可能存在完全「真實」的解答。 書寫或演講或許是一種抒發之道。 第四章 自我與他者 偏離與常規 常規:認同或存在。是否可以維持常規對個人的心理健全帶來非常直接的影響,在許多情況下個人對自身維持常規的程度沒有直接的控制權。只有引入知分寸並守本分的假設,意志行動才可能完全等同於個人的社會條件。 身分常規除了順從也可能產生偏離。規範性困境的兩種一般性解決之道: 第一、針對某種人群類別,支持常規但被自身與他人認為不屬於需要遵守常規的相關類別,也無須用個人的方式付諸實踐。 第二、針對無法維持身分常規的人,使自己遠離於擁護常規的社群。 第三、對常規的維護過程,可能遠超過那些完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