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数学概论
现代数学概论 第一章 现代数学的开始(1900-1918) 一、19世纪末年的世界数学 二、世纪之交的法国数学领袖——庞加莱 三、光辉的一页——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 四、积分学的革命——勒贝格和他的积分论 五、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数学哲学大论战 六、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黎曼几何·量子力学 七、英国分析学派 八、传奇的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 九、数理统计的形成 十、代数、拓扑、泛函:新的数学支柱学科 第二章 格丁根学派的黄金时期(1918-1933) 十一、苏联数学学派的形成 十二、波兰学派的崛起 十三、格丁根学派的兴衰 十四、总揽全局的大家——外尔 十五、才冠群雄的女数学家——艾米诺特 十六、年轻人的事业:布尔巴基学派的成长 十七、拓扑学的发展,从欧洲到美国 十八、代数几何:意大利学派,扎里斯基 十九、远东的数学:中国和日本 第五章、1980年代以来的一些数学人物和事件(1980-2000) 46、数学问题和数学猜想 47、人类智慧的象征:证明费马达定理 第一章 现代数学的开始(1900-1918) 一、19世纪末年的世界数学 二、世纪之交的法国数学领袖——庞加莱 三、光辉的一页——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 四、积分学的革命——勒贝格和他的积分论 五、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数学哲学大论战 六、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黎曼几何·量子力学 七、英国分析学派 八、传奇的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 九、数理统计的形成 十、代数、拓扑、泛函:新的数学支柱学科 第二章 格丁根学派的黄金时期(1918-1933) 十一、苏联数学学派的形成 十二、波兰学派的崛起 十三、格丁根学派的兴衰 十四、总揽全局的大家——外尔 十五、才冠群雄的女数学家——艾米?诺特 十六、年轻人的事业:布尔巴基学派的成长 十七、拓扑学的发展,从欧洲到美国 十八、代数几何:意大利学派,扎里斯基 十九、远东的数学:中国和日本 第五章、1980年代以来的一些数学人物和事件(1980-2000) 46、数学问题和数学猜想 47、人类智慧的象征:证明费马达定理 1992年,韦伊(1906-1998)出版了一本自传体的著作:《一个数学家的学徒生涯》,介绍他40岁以前的经历。韦伊于1906年出生于斯特拉斯堡,父亲是医生,母亲是俄国犹太人。1922年考入巴黎高师。192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职于斯特拉斯堡大学,1930-1932年去印度工作,会见过甘地和尼赫鲁。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他访遍柏林、格丁根、瑞士、伦敦,接触名家,甚至能在服兵役期间,于1935年去莫斯科参加国际拓扑学会议,随后访问列宁格勒。在芬兰被当成苏联间谍。1937年访问过普林斯顿,去过墨西哥。1941年,移居美国。战后到巴西工作过。1975年访问北京,1998年去世。作为一个数学家,经历可谓丰富,生活堪称多彩。 在该书中韦伊以个人名义回顾了布尔巴基的早期历史。韦伊最要好的朋友是H.嘉当(E.嘉当的儿子)。此外是德尔萨特、谢瓦莱。1934年,韦伊和H.嘉当都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教微积分,他们试图改造传统的教材处理方式,例如,把反映重积分和面 积分的斯托克斯公式写成 。ω是微分形式,dω是它的微分,X是积分区 域,B(X)是X的边界。这种改变是否行得通,很没有把握。韦伊想起,我们有很多朋友都在教同样的课程,为什么不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加以讨论解决呢?1934年冬天,一个小型会议在圣米歇尔大街的一个巴黎餐馆里举行。韦伊认为这是布尔巴基的诞生。不过,以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确切的日期已记不清了。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德尔萨特、谢瓦莱、H.嘉当、迪厄多内、韦伊以及其他少数人。上述几个提到名字的人,都自始至终参加布尔巴基的活动,直至自我设计的“退休年龄”——50周岁。现在,大家把这5个人称之为布尔巴基学派的奠基人。早期参与活动较多的还有波塞尔、修治、曼德尔勃罗伊(1899-1983)等人。布尔巴基的档案早先由德尔萨特保管在南锡大学(他是那里的讲师、教授),1968年德尔萨特早逝后,转放在巴黎大学,不过,这些档案并不全。 韦伊也提到过布尔巴基的来历。1923年,韦伊、德尔萨特、H.嘉当都收到一份学校当局的正式邀请信,说是一位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教授来作演讲,要大家务必出席。结果,演讲人是胡森,一位高年级的学生,也是一位“搞笑”的专家。他留着怪怪的胡子,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不着边际地说一点经典函数论,最后,他提高嗓音说了一个“布尔巴基定理”,使听众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一故事广为流传,添油加醋,差不多每个学生都知道。 韦伊写到:“这样,我们都同意用‘布尔巴基’的名字作为我们未来作品的作者。” 1935年,为了确立布尔巴基的存在性,大家必须在法兰西科学院的会议周报上发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