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3.1范蠡 (共27张PPT).pptx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3.1范蠡 (共27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3.1范蠡 (共27张PPT)

自读文本范 蠡范蠡的一生充满浓厚的传奇色彩。作为辅臣,他胸有韬略、腹有异谋;作为商人,能聚能散、富可敌国(由于范蠡名气大,还被民间敬为“商圣”“财福”);作为人父,慈爱旷达、知人甚深。他不慕荣华、淡然处世,特别在名利面前进退自如、头脑清醒。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有如此胸襟和大智慧,真是难能可贵。——杨红军《范蠡的智慧》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二、通假字复约要父子耕畜(要,通“邀”)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1.范蠡在越国急流勇退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只能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同享乐。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2.在本文中,范蠡表现出了非凡的睿智机敏。请你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试分析一下,范蠡的睿智机敏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注意分析其“非凡的睿智机敏”的具体表现,区别对其性格特点的分析概括。参考答案:范蠡的睿智机敏主要表现在:审时度势,全身远祸;因势取利,发家致富;深谋远虑,识得先机;达观大度,处世泰然。基础导练问题导读3.请具体说说范蠡的智慧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本题要求分析其指挥才能的表现,与前一题也有区别。参考答案:范蠡可谓贤能之人。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像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屈指可数。4.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参考答案:通过他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5.《史记》当中所记载的人物语言虽然简短,但都能准确而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达到了“隐而彰”的艺术效果。请你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试分析一下。提示:要明确“隐而彰”的内涵,然后分析其艺术效果。参考答案:如:当范蠡写信请退时,勾践说:“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虽然貌似诚恳、迫切,但已流露出咄咄的杀气,印证了范蠡的推测: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又如:当其请求遭到驳回时,范蠡坚持:“君行令,臣行意。”说得委婉含蓄而又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体现出了范蠡的睿智机敏。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参考译文: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以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当今既已雪耻,臣请求您给予我令君主在会稽受辱的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心愿。”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基础导练问题导读范蠡乘船漂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做买卖的道路通畅,经商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贮存货物,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基础导练问题导读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于是告诫小儿子探望二儿子。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装在粗麻口袋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之子。”长子说完想自杀。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却先丧失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长子说:“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了几百镒黄金。基础导练问题导读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披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庄生居住条件十分贫穷。可是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