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2.2鲁仲连义不帝秦 (共28张PPT).pptx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2.2鲁仲连义不帝秦 (共28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2.2鲁仲连义不帝秦 (共28张PPT)

鲁仲连义不帝秦古风(其十) 李 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赏析: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秦国围攻邯郸,魏安釐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为此,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以书信缚箭射进城内,劝喻死守围城没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聊城因此而破。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并逃隐海上。“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史记》称鲁仲连“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前引诗句中以一箭书取聊城功,就是鲁仲连的故事。李白的功成身退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所以诗末引以自譬,谓鲁连为同调。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这两句诗正好可用来形容李白自己的诗品,即随意挥洒,独具标格。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二、通假字(1)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颂,通“容”;从颂,即从容,心胸宽广)(2)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上,通“尚”,崇尚)(3)周怒,赴于齐曰(赴,同“讣”,急走报丧)(4)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机,通“几”,小桌子)(5)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倍,通“背”)(6)固不敢入于邹(固,通“故”,所以)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五、相关成语天崩地坼:崩:倒塌;坼:裂开。像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基础导练问题导读1.传记开头写鲁仲连“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样写概括出鲁仲连善出奇异计谋、淡泊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特点,是全篇的纲领,起提挈全文的作用。2.阅读第二段,归纳鲁仲连是在赵国处于什么危难中挺身而出阐明他的“不帝秦”的主张的。参考答案:长平之战大败,损兵四十万;秦国兵临城下,包围邯郸,诸侯莫敢救;魏将新垣衍主张“帝秦”;“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赵国处于军事失利、外交被动、内部不知计将安出这种内外交困的危急形势,此时鲁仲连挺身而出,这表现了他的义勇精神。基础导练问题导读3.鲁仲连从哪些方面陈述不帝秦的?参考答案:(1)从大义上讲明抗秦救赵的道理,剖析帝秦的害处,以古论今论证秦称帝后使魏王“就脯醢之地”的后果。(2)以邹鲁小国维护国家尊严为例,指出三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的做法。(3)指出魏王受辖制的处境和新垣衍不能得故宠的后果。4.阅读文本,谈谈你对鲁仲连的认识。提示:认识可以见仁见智,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必须依据文本概括把握。参考答案:鲁仲连具有齐之高士爱国、清廉、仗义的高尚德操,又具备过人的胆识,高超的智慧和鞭辟入里、简洁含蓄的论辩艺术,真可谓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特别是解了邯郸之围后,他对平原君的封赏和千金坚辞不受的行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的掷地有声的回答,以及“终身不复见”的做法,更是表现了其弃金钱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的高风亮节和飘然远举的高士风度。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参考译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