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4.1张良 (共28张PPT).pptx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4.1张良 (共28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自读文本4.1张良 (共28张PPT)

自读文本;张 良;对于汉王朝的建立,张良无疑是有功之人,但要说他有过什么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计谋,也确实指认不出来,即使想牵强附会也很难办到。张良的功劳在《功臣表》里记得清清楚楚,“以厩将从起下邳。以韩申徒下韩国。言上张旗志。秦王恐降。解上与项羽之郤。汉王请汉中地。常计谋平天下。侯万户”。这里的功劳也是虚实夹杂,其实者是可以指认的,而其虚者也是可以指认的,最明显的虚就是以韩申徒下韩国。但《张良世家》记得清清楚楚,他与韩王成每得一城,旋即被秦军夺去。所以这个“下韩国”,更确切地说是“战韩国”。真正下韩国的是刘邦的西征军办到的。但刘邦要把自己的功劳算给张良,谁敢说长道短。至于“常计谋平天下”则可大可小,在平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的事是有的,谋大谋小,谋好谋歹,则可另议,但可以肯定,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计谋,否则就直接讲就是了。 (选自《千古谁识汉张良》,有删改);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1.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参考答案:张良追随刘邦以后,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本文主要写了张良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否决郦食其的建议等几件事。 2.郦食其商议削弱楚国的势力,他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深入理解郦食其建议的内容,找出其中作为“依据”的文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于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刘邦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刘邦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刘邦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其道义,甘愿做其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刘邦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基础导练;运筹帷幄谋天下,急流勇退修道术——张良 张良是一位既有血气之勇,又具深谋远虑的传奇人物。为报亡国之恨,他“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博浪沙一击,他差一点儿要了秦始皇的命;为酬知遇之恩,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终于辅佐刘邦战胜项羽,登基称帝;为消除刘邦易太子之念,他略施小计,让太子请来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而易念顿失。 以三寸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位列侯,功成身退,乃学道术。 张良的传奇经历,怎不让人敬慕?;人们大概都熟悉张良拾履的故事。故事中讲的张良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待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很生气,但见老人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 。 走了一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可以培养,过五天,天一亮你来这里等我。”过了五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五天,你再来这里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 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10年后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把它当作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时人,祖先连续五代当过韩国宰相。秦始皇灭掉韩国时,张良还年轻,一心想为韩国报仇。弟弟死了也不厚葬,动用全部家财,终于请到了一名大力士,铸造了一把120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与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东南)窥伺袭击秦始皇,误中随从的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刺客。张良隐姓埋名,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北) 。于是发生了上面所说的拾履的故事。;10年后,陈胜起义。刘邦在沛县响应。张良也聚集了百多名少年,准备归从自立为代理楚王的景驹。在路上遇见了刘邦,很得刘邦的赏识。张良认为,沛公的智慧大概是上天授给的,因而就跟从了刘邦。在进兵咸阳的过程中,尧关是最后一道关口。张良向刘邦献计,用重金收买秦将,并乘秦兵松懈之机袭击秦军。结果秦军大败,使刘邦早于项羽进入咸阳;在咸阳张良又力劝刘邦放弃皇宫里声色犬马的富贵生活,还军灞上;在鸿门宴上,张良利用好友项伯使刘邦虎口脱险;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张良又建议刘邦烧掉经过的栈道,麻痹项羽,以建立稳固的汉中根据地;刘邦移驻汉中后,张良发现韩信是个军事人才,便和萧何一起劝说刘邦重用韩信,让韩信单独指挥一路兵马,进军黄河北岸,从侧翼配合刘邦进攻楚军。刘邦彭城战败后,曾问张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