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毕业设计之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上塬至宋湾段设计(设计说明).docVIP

路桥毕业设计之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上塬至宋湾段设计(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桥毕业设计之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上塬至宋湾段设计(设计说明)

路桥毕业设计之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上塬至宋湾段设计(设计说明) 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上塬至宋湾段设计 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上塬至宋湾段设计 1.1 设计概况 1.1.1 概况 本设计为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K5+400~K6+460)综合设计,该设计路段的实现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本线路设计按高速公路设计,路基宽度26.0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100Km/h,其余标准均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本路线起点里程桩号为K5+400,坐标:X=3735399.4641, Y=465372.073,终点里程桩号为K6+460,坐标:X=3735208.9365,Y=466412.3874,全长1060m。 第1章 设计说明 1.1.2 沿线自然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本路段属秦岭山区。受复杂地质构造变动与内外地质应力长期作用,形成了山间盆地河谷丘陵为主的地貌。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谷两侧高,向丹江河谷降低。地貌单元为古溶原,溶原面积广阔,中间偶见风化溶蚀残余的石灰岩孤山,呈馒头状山包,高差不大,一般小于50m,基岩呈裸露或半裸露状。 2、气候、水文 本路线段属北温带亚湿润气候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冬春长,夏秋短,水热同季,垂直差异明显,具山地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8~13.8℃,降水量比较丰富,降雨量725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夏季间有冰雹,霜期始于10月下旬,终于次年3月底,冻土深度8.6~16.8cm。 3、工程地质概况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路段地质构造属秦岭褶皱系的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纸房—永平褶皱束、太白—商县褶皱束,南秦岭礼县—柞水华里西褶皱带等构造单元,经多次构造变动,岩层褶皱伴有侵入岩体与发育的断裂,形态不完整,节理密集,岩石破碎。 4、地震基本烈度 属秦岭山地,第三纪以来区域新构造活动比较强烈,总体以断块、地垒式抬升为特征,其间还有山间盆地形成。抬升表现为多级夷平面、多级(高低漫滩与一~四级)基座式阶地,还有峡谷、河流袭夺(截弯取直)及历史地震等现象。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线路地震烈度为:商州区属Ⅶ度区,丹凤县属Ⅵ度区。 1.1.3 主要设计指标和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100km/h。 (3)路基宽度:26.00m,中间带宽度:3.5m(含路缘带),行车道宽度:2×3.75×2m,硬路肩宽度:3.00m,土路肩宽度:0.75m,路缘带宽度:中间路缘带宽0.75m,边缘路缘带宽0.5m。 (4)最大纵坡度:0.778%; 最小纵坡度:0.359%; 最大合成纵坡:10%。 (5)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 0.778%-----950m、2.294%-----110m。 (6) 最小坡长:110m。 (7)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0149.00m; (8) 竖曲线最小长度:155.92。 (9)标准轴载:Bzz-100。 (10)设计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用年限为30年。 (11)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高程:632.52m 终点桩号:K6+460 设计高程:637.29m 1.2 路线纵断面设计说明 1.2.1 纵断面设计原则 ㈠ 纵坡设计原则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弃方,降低造价和节约用地。 5.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 6.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㈡ 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的组合应合理悦目; 4.平、竖曲线应避免不当组合; 5.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㈢ 竖曲线半径选择说明 1.平纵面组合设计,即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或圆弧段上; 2.竖曲线的半径应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3.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应平缓自然,相邻方向竖曲线之间最好插入小段直线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