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篇曹刿论战文学常识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PPT

第19篇曹刿论战文学常识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9篇曹刿论战文学常识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因此太平无事的国家,(百姓)常常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百姓)常常贫穷。 3.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民本”思想。(1)曹刿认为政治上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_________;(2)管子的治国主张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信于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或: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三、(2015葫芦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导学号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唐齐王景达①将兵二万自瓜步②济江,距六合③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④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⑤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②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③六合:今江苏六合。④太祖皇帝:赵匡胤。⑤趣(qū):奔赴。 A 2.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 (2)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不如等他们来进攻的时候再攻打他们,(那样的话)一定能够打败他们了! 3.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4.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 对实际情况注意观察(或战略上有见地);英明果断(或沉着冷静),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战机。 * 数学 辽宁地区 第19篇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1.作品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作者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文学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徧 遍 遍及,普遍 参与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养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虚报(YW:虚夸,谎报) 案件 (以)实情判断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第二次 赐福,保佑 击鼓进军 向下 名词,原因、缘故 连词,所以 听从 跟随 实情 信用 军队 讨伐,攻打 有“养”的意思 不 个人专有 回答 丝织品 为人所信服 即使 明察 驱车(追赶) 车轮轧过的痕迹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已经 攻克 追赶,追击 振作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推测,估计 埋伏 倒下 于是,就 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在 凭,靠 把 按照 代词,他的 其中 代词,代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曹刿 语气助词,无实义 7.句子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2)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后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 (6)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不鼓、下视、登望等的)原因。 (7)彼竭我盈,故克之。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三、理解与探究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2.文章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3.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 ①有责任心,爱国;②洞察时政,深谋远虑;③善于观察,把握战机;④沉稳冷静,机敏果断。 4.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