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合作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CALIS国外引进数据库.DOC

资源合作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CALIS国外引进数据库.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合作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CALIS国外引进数据库

附件四:会议环境介绍 长沙市简介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 旅游资源:长沙,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风景独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岳麓山,有水洲相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湘江;长沙,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马王堆汉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及三国东吴简牍;其中最著名的古迹有岳麓书院、马王堆、开福寺、天心阁等,有名的旅游景点有岳麓山、烈士公园、橘子洲等,这些地方都值得细细探访。 特色饮食:长沙比较著名的风味湘菜主要有麻辣子鸡、三层套鸡、长沙麻仁香酥鸭、花菇无黄蛋、口蘑汤泡肚、发丝百页、腊味合蒸等。如果想尝尝长沙的风味小吃,可以去火宫殿,那里的小吃品种很多,油炸臭豆腐、椒盐馓子、姊妹团子等都做得很不错。 地方特色:长沙历史悠久,古墓古迹遍布,尤以楚文化、彩瓷、学府、书法、绘画、古乐为最。另外,长沙的茶馆、庙会、皮影戏也是享誉内外。湘绣、铜官陶瓷、浏阳花炮、菊花石雕等工艺产品久负盛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中南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2000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为高文兵同志,校长为张尧学院士。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山水交映,花木繁茂,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现有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农林学。下设31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83个;成立了研究生院,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0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科教学基地5个。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博士生导师797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437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2604人。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和世界8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全日制在校学生5.2万多名。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备。现占地面积367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亿元;图书馆面积6.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44.49万册,电子书刊总量达5200GB,文献数据库达92种,基本实现了馆藏中文图书全文数字化和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学校建有学术交流中心、科教大楼、体育场馆、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学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计算机网络将各校区联为一体,信息高速公路使学校与世界共享精彩。学校还拥有以“南湘雅、北协和”享誉中外的湘雅医院等3家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聚三校数十年建设与发展之合力,迎着喷薄而出的新世纪太阳诞生的中南大学,正肩负着历史重托,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南大学在长沙的分布图 中南大学图书馆简介 中南大学图书馆由原中南工业大学图书馆、原湖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和原长沙铁道学院图书馆合并组成,是中南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 ??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总计7万余平方米,?分布于5个不同校区,其中,新校区图书馆面积达近4万平方米,设12个业务部门,拥有阅览座位5500余个,周开放时间70-105小时。至2010年底,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420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册,中外电子期刊19万余种。数字图书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全馆建立了基于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统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校区间通借、通还、通阅和个性化自助服务体系,构建了包括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发布和利用的云数字图书馆框架,为实现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信息安全,建成了异地异步的容灾系统,总存储容量达到200余TB。   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其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全面保障。加大力度构建文献资源库群,目前已引进包括中国知网(CNKI)文献资源总库、Elsevier 、SCI、EI、CA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数据库达120余个,自建多个特色数据库,其中《有色金属特色文献数据库》和《重点学科导航库》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