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岩教授演讲简报.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昆岩教授演讲简报

* -*- 黃崑巖談教養 出版社:聯經 作者:黃崑巖 文字整理:H.J.Y(Zero) E-mail : zero@mail.yunlin.gov.tw 我只是想,藉由文字將「快樂分子」擴散! -*- 序 教養是值得我們傾力追逐具備在身的資產,是精神內涵很高的境界。 追逐的自然結果,是個人的提昇,會導致社會的優質化,因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共同體。 教育,如果辦的好,可以增強個人思維的能力點出思考的正確方向。 教養是難捉摸的概念,值得省思。 本書的目的就是在探討教養的不同面具。 -*- 目 次 教養有如一陣風 教養的涵義 他山之石 教養的影響力 我的努力 -*- 教養要不斷的省思,因它是無形的概念。 1.克利斯蒂納?羅塞蒂─「誰見過風?」 社會是教養存在的起點。 1.教養是一種內在自我的教育,對自己在 宇宙宙與社會裡的定會有清楚的掌握與認知,對週遭生物的生存權利有敏感度,對別人的感受有所尊重,具強烈正義感。 2.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貢獻人。 教養有如一陣風 -*- 人人都需體會教養的價值。 1.社會的特徵是集成員大成的表現。 2.精神分裂症,又稱整合失常,這種病人無 法與社會同步。 3.社會人的要素:人格品味、社交內涵與機智。 教養要靠自己省思及琢磨 1.思考從教養開始。 思考是教養的原動力。 1.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2.林奈:人類(Homo sapiens)即聰明的物種,或有智慧的意思。 -*- 訓練思考與分析能力 1.訓練思考與分析能力─什麼都值得思考。 2.多想如何生活?如何建立有尊嚴與風格的存在。 3.國內欠缺:激發思考潛力的課程。 4.建議學校開設把閱讀與交換感想或讀後辯論連在一線的課程,讓學生自然地發展思考與分析能力。 -*- 思考與語言宛如一對連體嬰 1.亞里斯多德:語言是思維經驗的表達 2.思考靠腦中以語言運作的產物 建立正確的生命觀、歷史觀 1.正視生命的價值 2.法蘭克?弗納:倫理是社會的良心 -*- 探索歷史的演變: 1.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紀錄。 2.羅索夫斯基:歷史觀是知識分子的第三個條件。 3.學歷史配合思考,探討一樁事件對後來的人類文化發展與演變有了何種影響? -*- 教養的涵義 語言與教養 1.思考的終究產物是感受與領悟。 2.教養的德文字義起源─Bildung。 3.語文的精通成了教養的中心價值之一。 4.精通語言,可以增加閱讀能力。 精通語言,刺激思考 教養靠素質、修練與學習。 -*- 說或不說,俢關教養 1.說出口的話要有品味與幽默感。 2.沉默的雄辯。 3.建議學校:開設口述訓練課程。 教育與教養 1.教育─有昇華一個人內在涵養作用。 2.愛因斯坦:想像與聯想的能力,比知識本身還重要。 -*- 為教育下定義 1.識字率─衡量國家教育普及的程度。 2.赫希倡導知識人應該能掌握對方或作者、演講人所說的話裡的基本「智識」。 3.林語堂:教育的目標,在於發展智識上的鑑別力和良好的行為。 -*- 教育有別於訓練 1.教育目的:培養我們的眼光、道德勇氣、正義感、辨別是非、做判斷、下決定與實踐力行的能力。 2.教育應偏向智慧的發展、做人的道理,求教養深化。 3.判斷是非的能力是內涵的呈現,教養的表現。 4.教育的目標:幫受教育者發展智慧。 5.先學如何做有教養的人,再學如何做專業人。 -*- 敬業與教養 立志做好每一件小事 1.有始有終,負責到底。 2.該做的事情在時間內完成。 3.盡最大的努力。 敬業與否俢關性命 1.敬業精神在維護民主共和制度的成敗。 2.羅蘭夫人:自由,自由,多少罪惡藉汝之名以行。 3.尊重別人從自制開始。 -*- 自律與教養 1.受紀律之心,是進入社會的會員證,也是學習與觀看人生舞台劇的入場卷。 2.紀律之心:嚴守共同體的行為規範的自屆之心。 3.律己。 4.托克維爾:民主政治是表現自我節制與自律最嚴峻的考驗之一。 -*- 長得不好看不要怪鏡子 培養獨立與有判斷力的學生 德國工人的紀律 美感、藝術與教養 1.美感:教育的一部分 2.讓美滲透到生活裡(日本) 3.強調學生對周圍環境的注意力與認識 (1)培養對環境有觀察力的國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