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实用语文第一册精读第4单元6与妻书课件.pptVIP

(精选)实用语文第一册精读第4单元6与妻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阅读赏析 时代背景 思考与练习 与 妻 书 林觉民 作者简介 退出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进步思想,他还动员自己的妻、妹、嫂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1905年东渡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正是参加革命。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1911年4月27日,起义爆发,林觉民率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就愤然举了一把火,推出东辕门,恰与大队清兵相遇,展开血战,不幸中弹负伤,力尽被俘。他慷慨陈词,怒斥清廷的昏庸反动,后英勇就义,年仅25岁。 这封遗书是他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就的。 陈意映,她不但通晓文墨,而且在林觉民进步思想影响下,思想解放,自动解放小脚,投考女子师范学堂,是该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陈意映在接到遗书时,展读未竟即伤心晕厥。由于她身体本来孱弱,终于抑郁成疾,思念成病,于1913年去世。遗有诗稿一册。 作者简介 退出 时值清末,清政府统治极端反动腐朽,对外投降,对内压迫,国家一片混乱。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受到全国进步人士的响应和拥护。他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但多以失败告终。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并决定在广州发动更大规模起义。由于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烈士尸骸七十二具,一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也把这次起义称之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也因此而得。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大大震动了社会,推动了全国的革命浪潮,从而成为五个多月后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时代背景 退出 阅读赏析 退出 (一) 《与妻书》是一封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抒情散文,它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说理上也相当深刻。它实际上是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将内心世界的典型独白,它将一个革命者的生死观与幸福观坦诚捧出,令人读来十分感动。 从课文看,作者写此封信(实际上是遗书)时,感情是非常激动的。但只有“激动”是无法说明“至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这一看似矛盾的事实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作者从安慰妻子入手,心中反复倾诉对妻子的挚爱,同时又说明正是这种挚爱,促使他做了舍生取义这样的行动,以使妻子明白这个道理。文章全文即围绕这一论题展开。 阅读赏析 退出 (三) 本文写作上的特点也很鲜明。 一、语言运用自如恰当,真挚感人,且化用典故而不着斧凿痕迹。 真情一定程度上往往胜过表达的技巧。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普希金则言,“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自你的内心,你就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本文正是因为作者所言全是所思所想,是发自衷肠、流自肺腑的,故而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 语言浅近平易,虽是文言而表白通俗,体现了作者丰厚的语言功底,信中的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无艰深晦涩之病。令人不能不赞佩其文化修养。. 阅读赏析 退出 (三) 二、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也是本文较突出之特点。 抒情是本文的最主要表达方式。文中有直接抒情多处,如开篇中“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为阴间一鬼”,直发悲愤之情,到文末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正可谓情之所至,感天地,泣鬼神也。它将一个自知赴义而不可复还的烈士内心汹涌澎湃的强烈情感尽泻而出! 有抒情,那么情中自然牵引出一些事。文中第三自然段的“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各自牵出二段夫妻生活的细小事件,深深表露了对妻子的一片爱恋之之情。 若文章仅止于儿女情长,那就难有真正感人之处了。最感人之处是本文的议论,全文虽始终不离“吾至爱汝”,但其目的都只是为了明确“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这一道理。正因为“爱”,所以才选择舍小家顾大家,舍个人之情赴民族大义,这是何等感人的“理”!作者的议论也正因此而生色。 思考与练习 退出 一、此文是一封遗书,同时又是一封写给妻子的家书,烈士博大的胸怀,崇高的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