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氏藏书,传承家族精神-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PDFVIP

翁氏藏书,传承家族精神-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翁氏藏书,传承家族精神-NIF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PDF

论文 NO. 2017 年11 发表时间: 2017 年11 月6 日 翁氏藏书,传承家族精神 王增武 摘要: “财富传承”作为高净值人群重要的财富目标,内涵 早已超越物质财富规划,无形资本传承越来越成为家族财富传承的 重要组成部分,家族精神的传承便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声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论文发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开展学术交 流与研讨。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如需引用,请注明来源为《国家金融与 发展实验室论文》。 “财富传承”作为高净值人群重要的财富目标,内涵早已超越 物质财富规划,无形资本传承越来越成为家族财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 分,家族精神的传承便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瑞士私人银行业在设计私人银行客户精神传承方案时,常常建议 私人银行客户在家中或子女常在的地方展示与家族精神相吻合的字 画或其他收藏品—— “赋精神于实物”。 在中国历史上,就曾有曾国藩的同事资本传承以及李鸿章的婚姻 资本传承等,而翁同龢翁氏家族的藏书传承家族精神则是“赋精神于 实物”的无形资本传承代表案例。 翁同龢家族自其父亲翁心存起,到翁家的最后一位进士翁斌孙, 翁氏家族创下了“父子两帝师、一门五进士、一家三巡抚”的丰功伟 绩,后人中也不乏佼佼者,如在美国留学的翁万戈等。 翁氏家族的成功之道在于翁氏将藏书、用书与为善、立业的家族 精神进行有机结合,以家族藏书为载体实现家族精神的有序传承,对 当下家族企业创始人想要传承家族精神颇具启示意义。 藏书 :两代人的共同努力 翁氏为明末以来常熟八大家族之一。 1588 年,翁愈祥考中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从七品),自此, 翁氏家族耕读而仕,以文入世、经世,成为世家望族。翁氏家族藏书 源于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成就翁氏藏书“中国清 末九大藏书之一”。 以现在的官职序列来看,翁心存的父亲翁咸封官至连云港教育局 局长,由于父亲为官清廉,家境还是比较贫寒的。为贴补家用,翁心 存不得不到一些藏书楼去校勘书籍,以赚点外快。事实上,翁心存将 看起来很苦的一份差事变成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借助这些藏书资源, 快速增补才学,版本、校勘、鉴赏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翁氏藏书的来源有家传、购买、抄录和交换四个主要途径。文人 间藏物的互相欣赏、传抄、交换等均是富有文化内涵的活动,翁氏在 与文人交往中,以典籍为媒也是常有的事,翁氏藏书中有一部分也是 受赠之书,即“交换”。抄录即现在所说的“手抄本”。 翁氏家族在购买方面的藏书故事颇多。常熟当地的陈揆家族,世 代都是儒生,藏书颇为丰富,陈揆本人更是爱书如痴,在考场失意之 后,将毕生的精力全部用在积聚、整理、研究古代文献上。去世之后, 养子不懂收藏,只懂变卖。翁心存不忍心看到这些藏书落入凡夫俗子 之手,遂“以原价收购”其十之四五,约四五万册,这构成了翁氏藏 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翁心存的谆谆教诲下,翁家子孙都爱书,也爱读书,更是能靠 才学一展宏图。 大儿子翁同书 1846 年考中进士,在扬州江北大营工作期间,在 琦善军中供职。战火纷纷时期,仍不忘购买流转于扬州的宋元明三朝 秘籍孤本,可惜大营几次失守,购买的藏书也遭损毁。为避免类似事 件再次发生,后期他将购得图书寄往京师家中,最多一次竟多达 100 多种。 小儿子翁同龢高中状元,成为帝师,在购书方面的经典故事就是 “五顾《集韵》”。据日记记载,1865 年二月初十到十五日六天中, 有五天每天一次到书店与老板商谈购买《集韵》一书,最后收入囊中, 如此执着的聚书精神跃然纸上。 守书 :诗书与生命同重要 私家藏书与公家藏书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公家藏书与朝代兴衰 相始终,私家藏书则与家族聚散相伴生。 如前所述,翁氏藏书的第一桶金来自于陈氏藏书,原因在于陈家 的养子不懂收藏。作为翁氏藏书的创始人,翁心存也深知这一点,所 以在从陈氏手中购得的《丁卯集》上专门写过一段话告诫子孙要好好 守住翁氏藏书。大意如下 : 稽瑞楼藏书大半已化为云烟,这本《丁卯集》及元刻《丽则遗音》 都是陈揆当年以高价从黄氏那里买来的,幸好没有卖掉。陈揆已经离 世,他挚爱的书也没能留在家中。现在我马上要回京师了,留下这几 句话给子孙,你们一定要妥善收藏。 翁氏藏书的继承人中翁斌孙 17 岁考中进士,是翁家在清末

文档评论(0)

wendang_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