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doc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创新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则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形象,讴歌了他忠于国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廉颇的形象与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分析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他们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也越来越被动。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最多,知道也不举手者也大有人在。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从关键语句中体会含义,也能对人物的品质有所感悟,所以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参与,课堂是他们的天下,自由畅游,这是我的目的。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方法的应用能力在课堂上得到绽放。 3、目的: 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来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意义: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阅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指导用“行——品质”的方法去感悟人物形象,让我们课堂都能用纯粹的文字去点燃孩子的生命;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在把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后,应用与自己的习作。 二、具体实施过程 1、课时:两课时 2、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在联系。(详案略) 第二课时: (1)、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来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主要人物语言的句子。 (3)、运用文中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3、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来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大片么? 生:喜欢 师:你来说说都看过那些大片? 生:《阿凡达》、《生化危机》、《赵氏孤儿》《英雄》…… 师:看过的真不少,有谁看过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么? 生:我看过,讲的是战国时候,秦国最强,经常欺负其他国家,燕国有个叫荆轲的人去刺杀秦王的故事。 师:那是根据《史记刺客传》改编的,据说票房不错,这不尝到拍历史剧的甜头,陈导又把昨天我们刚学过去的历史小故事给搬上大荧幕,让我们先睹为快。欣赏《负荆请罪》,这是文中的那个故事? 生:《负荆请罪》 师:主人公是谁? 生:廉颇、蔺相如(师板书) 师:快速默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文中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师补充这两个人物你最喜欢谁?多读几遍,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你对他的认识。 、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师:你最喜欢谁? 生1:蔺相如 师: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同学走进廉颇,结合课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生1:我觉得蔺相如特别机智。 文中: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因为蔺相如觉察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故意说璧有点小毛病,巧妙的将璧拿回来,所以我觉得他特别机智。 师:璧有点小毛病,而不是大毛病。从蔺相如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机智。还有谁补充一下。 预设2:我也喜欢蔺相如,我觉得他机智勇敢。 文中: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师:还有谁也找到这个句子,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生2:我从“理直气壮”这个词中,觉得他特别机智勇敢,因为他看出秦王没有诚意,他拿到璧,心里有底气,所以敢这样说,这样做。 师::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相如:“”师读,后生读。 师:这是一句古文,大家理解起来有点难度,这一这样理解:相如告诉秦王:自己和他这么近,一定要答应击缶。否则,自己将拿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从中你觉得蔺相如抱着怎样的决心? 生2:同归于尽 生3:必死的决心 师:堂堂大秦国王,如果在两国帮交中被溅得一身血,有面子吗? 生:没有 师:更何况,在古时候,倘若有对手或敌人将血涂在自己身上,就是极大的忌讳。秦王希望将血溅到自己身上,从此给自己带来灾祸吗? 师:谁最清楚秦王的想法? 生:蔺相如 师:兵书曰:“”我们应该用怎样语气来读? 生1:不容商量 生2:坚定 师:找生读 生3读。 师:同学们,如果我是秦王,我会乖乖的击缶么? 生:不会 师:再练读。读出坚定不容商量的语气。再齐读。 师:我怕你们了,我击还不行么?还有谁再补充蔺相如。 生1:我觉得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 在文中蔺相如说:“秦王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