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7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萧红的文字,感受语言的清丽和文字中流淌的童年甜蜜,品味萧红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故乡对祖父的无限思恋。
2、体会萧红文章的特点,初步感受“诗化小说”的魅力。
3、用心感受生活,用身边的事物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谈一谈:同学们,你最喜欢和谁一起做什么事情?(我喜欢和爸爸下象棋、看漫画……)兴致正浓的时候开始上课!
一、建构萧红形象
1、导入
师:播放《童年》歌曲,这首歌的名字叫《童年》。童年带给我们梦想与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温暖。对于童年,女作家萧红曾经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出示:“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齐读。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回忆,走进——
生:《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齐读)。同学们,这是八九十年前,东北呼兰河边的一座园子,也被萧红称为“后花园” 。
2、对于萧红你了解多少呢?(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萧红的资料)
3、萧红原名张莹,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地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
萧红出生在呼兰县的一家封建地主家。
在 “星星剧团”中当过演员,支持抗日。
1942年,因为在香港去世,才31岁。
三、阅读指南
1、在这篇文章中,哪些文字让你感觉读起来很舒服,很愿意读呢?
(学生读第2段,4和17段的前3行)
2. 在《祖父的园子》中萧红写了哪些事情呢?默读第4——15段画出来。(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等)
3. 在这一幅幅多彩的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请你把相关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读第1自然段)
如果让你为这一幅画起一个名字,你起什么?(昆虫乐园,蜂飞蝶舞,千姿百态,色彩缤纷……)
你还喜欢哪一幅画?(读第17段)
练习:我愿意____就____ 。愿意____就 ____ ,我若愿意 ____ ,也____ 。
祖父?后园?我
——节选自《呼兰河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很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文中主要写了我给祖父 。(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了快乐,而我给祖父带来了快乐,所以是互不可缺的。)
(2)交流写作特点:语言简短,口语化。写生活中的小事,来自生活。
作品概述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后,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金庸
萧红简介
生母早亡,祖父成就了她的文学想象
1911年6月2日,萧红出生在呼兰县的一家封建地主家庭,萧红的童年并不美好,生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