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合璧取长补短——浦东教学展示周中外融合课程专场2016
中西合璧 取长补短
——第九届浦东教学展示周中外融合课程专场
2016年11月30日下午,第九届浦东教学展示周中外融合课程专场在上海市
建平中学举行。一共开设了2节中外融合课,一节是由上海市建平中学物理老师
边辉开设的中德融合课程《熵流与能流》,另一节是由建平中学国际部尹凡老
师开设的中美融合课程《摩擦力作为向心力》。参加听课的共计20余人。由浦
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物理教研员张伟平老师主持,物理特级教师、徐汇区教
育学院质量监测中心主任桑嫣老师、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质量监测中心主任严
明老师作为特邀专家对这两节中外融合课作了点评。
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 物理还可以这样学
——第九届浦东教学展示周德国KPK物理课程专场
KPK物理是指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DerKarlsruherPhysik Kurs),近年来
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德国JOB基金的资助下出版了高中和初中层次的KPK 中文教
材,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参与课程的开设和建
设,上海市建平中学是全市12所试点学校之一,于2011年9月起在高一、高二理
科创新实验班开设KPK物理课程。
KPK物理课程注重运用类比的拓展、注重现象与过程的呈现、注重从探究
中构建知识、注重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同
时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研究方法和一般思路,以期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提升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这也正是建平中学的育
人目标之一。
上海市建平中学一贯重视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进行了
多次课程开发和创新素养培养的研讨会,大力支持KPK物理课程的开设与建
设,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和项目研究。现有经过KPK物理课程培训
的教师2人,分别承担高一和高二年级KPK物理课程的教学,另有物理实验教师
1人,为建设和管理KPK物理探究实验室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理科创新实验班开设KPK物理课程,是因为KPK物理课程与众不同的结
构和设计思想,丰富的物理思想和课程文化,这将拓宽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
对知识进行类比和迁移;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同时将拓展学生对物理
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此外,KPK 也将丰富学生的课程文
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今天边辉老师开设的公开研讨课《熵流与能流》,是在学生学习完熵和温
度的概念以及对熵的流动方式有一定认识以后,重点探讨熵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这个内容既是对之前有关熵的概念的一次深入分析,又能从能流的角度阐释熵
流过程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熵有了初步的概念,
包括影响熵大小的因素与熵的两种流动方式。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能流的表
示和能流强度的计算。此外,在基础性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完电功率与电流
的关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边老师充分利用这一关系进行了精彩的类比教学。
教学过程是在建平中学KPK创新实验室进行的,课堂上先后进行了温差发
电演示实验、自制电取暖装置实验模型介绍,Vernier数字化实验系统学生实验
等,引导学生回顾电路中电能转化与电流强度的关系,类比分析能流强度与熵
流强度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分析进行验证。课堂最后环节通过例题以及课堂练
习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熵流与能流问题。
老师们听了今天的德国KPK物理课,觉得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走
进KPK物理专用教室;第一次听KPK课程,原来接触过教材,没有真正听过
课;第一次看到真的温差发电机,而原来只是听说过;第一次看到学生用
Vernier数字化实验系统进行学生实验……他们觉得对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学
生受益良多。也令在座的老师们大开眼界,原来的物理老师深陷题海的泥潭无
法自拔,现在有机会应该学一学这门KPK课程,以后有机会教一教这门课程。
这样的课程,才能培养像赫兹这样的物理大家(注:赫兹曾经在“KPK物理”诞
生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工作过)。
另一位接触并了解“KPK物理” 的李智老师(中外融合课程核心成员之一)
曾经仔细研读过这套教材,并参与了中外对比研究,认为这门课程是对传统物
理课程的冲击与颠覆,因为它与传统的物理学体系完全不同,要学好这门课程,
最好将头脑中有关牛顿力学体系完全清零,像张三丰学太极拳一样,从头来接
触这一套教程,这样反而比牛顿力学体系更容易接受,因为课本中的“力”跟日
常生活中的“力”其实完全是两码事,“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