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渊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渊源

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渊源,赏石文化也不例外。在我国赏石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对石文化发掘和利用。据战国时期《尚书?禹贡》篇记载:“泰山山谷产怪石,是贡品”。这说明,天然奇石已经被人们所赏识。战国时期的一块“和氏壁”,价值连城,可见当时精品玉石之昂贵。 到了两汉隋唐时期,对奇石的收藏和欣赏已逐步形成气候,一些官宦豪门和文人雅士也开始喜爱奇石。被汉刘邦称之为“三杰”之一的张良,把一块天然的黄石头供奉在高堂之上,每日必拜,称其为“黄公石”。西汉张骞出使大月氏国,不远千里带回一块奇石回长安,令朝野叹为观止。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发现一块可以让人醒酒提神的奇石,随带回家中,称为“醒石”。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颇爱音乐、绘画、奇石,他收藏的“海岳庵研山”、“宝晋齐研山”等灵璧石被皇宫内外视为珍宝。 宋代以后,中国的赏石文化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由单纯的玩石、赏石,漫漫开始注重石文化的理论研究;奇石爱好者也开始由官宦豪门扩大到黎民百姓。古典名著《水浒传》一书中提到的“花石纲”,足以说明北宋时期对观赏石的热爱程度。 奇石赏玩的理性升华也是在宋代以后才展开的。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以闻石下拜而著名,在他著的《相石法》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瘦、绉、漏、透”的赏石理论,开创了识别奇石精美标准的先河。其间赏石理论专著也纷纷问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苏东坡的《怪石供》和杜绾等人编著的《云林石谱》、《宣和石谱》、《渔阳石谱》等,尤其是《云林石谱》一书,对166种观赏石的品种、产地、品评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明清时期,乃是奇石文化的鼎盛时期。赏石、玩石、藏石之风席卷全国,奇石文化也越来越多地由花园中、庭院内进入殿堂之上,出现了“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之说。尤其是富丽堂皇之家,更是需求精美奇石来点缀,奇石身价也因此大增,出现了“一石换一宅”的典故。尤其是把玩的袖珍石,更是受人钟爱,据说当年一块精美的把玩袖珍奇石可换一辆三乘马车,可见古人爱石非同一般。从经济学角度讲,有市场,事业就一定能发展,在这一时期新发现的奇石产地与石种也越来越多,比较受人宠爱的石种有:灵璧石、太湖石、大理石、柳州石、雨花石、砚石等十几个品种。与此同时,赏石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专著有:《素园石谱》、《冶梅石谱》、《万石斋石谱》、《观石录》、《怪石录》、《怪石赞》、《十二石斋记略》等。自明代以后,赏石、玩石热度一直延续到共和国诞生。 其实,真正奇石文化的春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奇石作为一种文化,必然也与时俱进。经济是基础,奇石文化也将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而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成立了奇石协会或奇石研究会。一般说来,协会、研究会均为民办性质,唯奇石协会(研究会)多为半官办的,一些由一线退下来的省市级领导担任该会会长或名誉会长。一方面说明了奇石文化受到官方的钟爱和关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奇石文化的推进和发展。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青岛、柳州、徐州等地方政府对奇石文化的发展前景看好,支持力度大,奇石文化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另外,一些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石展,随着赏石这股热风,也越办越勤,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前几年是年年有石展,近两年是一年举办多次石展,并且也展、也销、也交流,既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又有强烈的商业气息,既促进了石文化的发展,又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另外,奇石爱好者的社会阶层,也在改变,历史上多是达官贵族玩石、赏石,而如今奇石爱好者有干部(包括厅级以上高干)、有学者、有工人、农民,也有现役军人,更有甚者,连一些从商大款们也加入了赏石、玩石的行列,他们有商业头脑,又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选购起奇石也比较爽,甩手就是上千成万。不过,这需要有行家掌眼,否则是要付“学费”的。但不管怎样,这无疑是对我国的奇石文化热潮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还有一点与过去不同的是:在过去爱石、藏石多为长者、闲者、须(男)者。而如今,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工作闲忙,总有一部分人对奇石有缘,入迷入痴。准确地说,多数人爱石不单单是消遣,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来对待。无论从地质学角度,从美学角度,还是从经济学角度,社会学角度,都应该有它一定的空间和价值。 促进奇石文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奇石贸易。如今各大、中城市纷纷建立了奇石馆和奇石交易市场。像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北京的大观园市场、柳州的马鞍山奇石城、广州的趣园奇石一条街、哈尔滨的游乐园奇石馆和徐州户部山的“八间房奇石苑”。前几年在我国有奇石馆和奇石市场的城市是少数,近几年是没有奇石馆和奇石市场的城市为数不多。 目前,我国正处于奇石文化热的高峰期。但也存在两种不利倾向。一是商业性太强,在玩石的队伍中,大多数是从商者,而不是收藏者。他们玩石的经历较早,手中也有不少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