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民俗学史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民间文化与文化产业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实现“双赢”是一种现实追求。 产业化运作时,既要遵循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要遵循社会价值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在保证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继承和创新、市场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努力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化公民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塑造: 1.民俗文化作为现代公共文化的可能。 公共文化—节日文化:四大体系(国家节日、党的节日、传统节日、外来节日) 2.民俗文化作为公共文化对文化公民身份的确认。 传统节日文化——对阶层界限的模糊与公民平等的认同。 3.文化公民主体意识对民俗文化作为公共文化的自觉实践。 罗山皮影——舞动在豫南鄂北的大地。 四、国外各国民俗研究史略 (一)欧美民俗学 德国、英国、法国、 北欧诸国、美国 (二)俄国与苏联的民俗学 (三)日本民俗学 (四)韩国民俗学 小结:本讲我们主要介绍了中国民俗学的历史和世界各国民俗学简史。中国古代有着源源不断地民俗文献记录传统,其中一些记录当中不乏民俗学的朴素的论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经历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杭州民俗学会等三个时期。北京大学时期是中国民俗学的发端时期,拉开了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序幕;中山大学时期是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兴盛时期,是中国民俗学学科确立的标志;杭州民俗学会是北大以来的中国民俗学运动的衰退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到当前时期,存在着诸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资源发掘和产业化、以及文化公民主体意识觉醒和塑造的诉求。最后我们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民俗学研究概况。 思考题: 1.北京大学时期中国民俗学运动的情况及其意义? 2.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二讲:民俗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献传统 2.掌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历史概况 3.理解中国当代中国民俗学的诉求 4.了解国外民俗研究的历史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的民俗文献传统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 参考书: 1.王文宝,《中国民俗研究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周星,《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一、中国古代民俗文献传统 (一)先秦文献中的民俗记录与见解 (二)汉魏民俗编著的出现与评注 (三)唐宋农政民俗思想的兴盛和都市民俗记载的开端 (四)元明清民俗纪录文献撰著的兴盛 (五)清末民初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先秦文献中的民俗记录与见解 《山海经》、《易经》、《诗经》、《列子》、《吕氏春秋》、《左传》、《庄子》、“三礼”、《荀子》、《老子》 《易经》 姬昌(前1152-前1056) “文王羑里演周易” 哲学著作;占卜之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卦辞) 《彖》曰:否匪人,不利君子 贞。大往小来,上下不交而天下 无邦也。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 通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 子道消也。(彖辞:释卦涵义) 《象》曰: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大象辞:以图释卦)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爻辞)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小象辞)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享”,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风》、《雅》、《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溱与洧, 方涣涣兮。 士与女, 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法)葛兰言 著,赵丙祥、张宏明 译,《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 葛兰言通过分析《诗经》中的情歌,考察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朴素野巧的习俗是如何转化为文明秩序的。在特定的时空中,男女两性超越村落日常生活的界限,聚集在他们的圣地中,以对歌的形式交换感情,女性是其中感情的最大礼物。这成为古代中国营造社会秩序的基本模式。 《仪礼》:日常行为仪式。 《士冠礼》《士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聘礼》等。 《礼记》:解释《仪礼》的礼义。 《曲礼》《檀弓》《月令》《礼器》《乐记》《冠义》《昏义》《聘义》《乡饮酒义》等。 《周礼》:偏重政治制度。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 《山海经》约成书于周秦之际。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共18卷。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