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名医案精华.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名医案精华

葛根加半夏汤一、感冒呕吐 胡希恕医案,任某,女,2l岁,1965年12月21日初诊。昨日用冒,头痛头晕,身疼腰痛,恶心呕吐,恶寒,并素有腹痛大便溏泻,浮数,苔白。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为葛根加半夏汤适应证。 葛根12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半夏12克。 服1剂证大减,2剂证已。 (《经方传真)1994:88) 按语:此案正与葛根加半夏汤证相合,是投之即效。据报道,只本方治疗肠胃型风寒感冒效佳,不论有无下利,皆可使用。 二、胃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刘景棋医案:陈某某,男,45岁,1979年8月17日初诊。项背强痛,胃痛呕吐已五年。五年以来时常胃痛,每年春秋发病,去年经x线钡剂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来胃脘偏右部疼痛较剧,反酸纳呆,饭后一时许出现呕吐,并有项强,恶风无汗。脉浮紧,苔白腻。中医诊断:胃皖疼痛。辨证:表邪不解,内迫阳明。治法: 散寒解表,降逆和胃。处以葛根加半夏汤原方。服6剂,痛呕皆止,饮食如常。 (《经方验)1987:10) 按语:项强,恶风,无汗,脉浮紧,邪在太阳也;胃痛,呕吐,纳呆,泛酸,内迫阳明也。故用葛根加半夏汤解表和胃,降逆止呕。 三、泄泻 胡学曾医案:于某某,男,26岁,1980年10月8日初诊。患者于今晨始觉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无汗,头痛而胀。去厂保健站就医,给以解热等药治疗。午后约4时许,腹中肠鸣,时作疼痛,继而泄泻,泄下如注,无脓血,无后重滞下,时作干呕,舌红苔薄白,脉浮紧。此证系外感风寒,表气郁闭、表邪内迫阳明,下迫大肠,清浊不分而致泄泻。治宜发汗解表兼以和胃降逆,方用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18克,桂枝8克,杭芍8克,麻黄4克,鲜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8克,半夏8克。 1剂后,遍身微微汗出,表解利止呕平,其病痊愈*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45):22) 按语;太阳之邪内迫阳明,上逆于胃,下走于肠,则呕利并作,故与葛根汤止利,加半夏降逆止呕。 大青龙汤 一。伤寒烦躁: 张锡纯医案:曾治一入冬日得伤寒证,胸中异常烦躁。医者不识大青龙证,竞投以麻黄汤。服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诊其脉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24克。服后5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医学衷中参西录》1957:143) 按语:大青龙证与麻黄证表实虽同,而烦躁一证为麻黄证所不备也,此内有郁热之象,治宜解表同时兼清其里。麻黄汤有发汗之用而无清里之功,用之不惟不切病情,反增内热,故烦躁益甚,当以大青龙汤发表清里,待龙腾雨降,郁热顿除,则烦躁自解。 二、夏季伤寒 余瀛鳖医案:邓某,男。身体素壮,时值夏今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入室裹毯再寝。俄尔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浮紧。此夏气伤寒已化烦躁之大青龙证,为书大青龙方治之。 生麻黄12克.川桂枝12克,生石膏120克 甘草9克,生姜9克,鲜竹叶15克。 服昨方,汗出甚畅,湿及衣被。约半小时,渐渐汗少,高热已退,诸症爽然若失。又为处一清理余邪之方,兼通大便,其病果毹。 (江苏中医1959;(5>:16) ’ 按语:身体素壮,感寒无汗,热无宣泄之路,渐至烦躁目赤,口干气喘。此外寒内热,不汗出而烦躁证备,投大青龙汤果中。 三、春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翟冷仙医案:庄某,女,8岁,1965年3月7日初诊。昨夜突然发热畏寒,头痛项强,喷射性呕吐,吐出宿食、痰涎,周身出现紫色淤斑,神志时清时昧。体温40.11,血检:白血球28,700,中性93%,淋巴7%;脑脊液检查:浑浊,乳白色,白血球1,200/立方毫米,中性96%,淋巴4%,糖10毫克%以下,蛋白(十十十)。初步印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家属要求中药治疗。刻诊:上证依然,无汗心烦,口渴欲饮,咽喉红痛,肢冷,舌赤,苔薄白、脉浮缓。证属太阳少阴两感,拟大青龙汤加附子。处方: 麻黄(去节,先煎,去上沫)9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光杏仁9克,生石育45克,熟附片6克,红枣6枚,生姜3片,水煎,每隔2小时服1次。 服2帖,头痛项强、发热恶寒等症减退,肢冷转温,呕吐亦比,体温降至39.4℃,但紫斑末消。血检:白血球15,100,中性88%,淋巴12X。原方加石膏30克。再服2帖,诸症基本消退,但头仍有阵发性轻度疼痛,原方再服1帖,诸症消失,神情活泼。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6;(3):98) 按语: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苔白、脉浮,风寒表实之象;心烦、口渴、咽痛、紫斑、舌红,内有郁热之征。与大青龙汤解表清里,正中其鸽,是获佳效。 四、溢饮 刘渡舟医案;某女,32岁。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