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研究报告文档.doc

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研究报告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研究报告文档

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韩迪,郭丹,李丰田,赵艳娇,全志国 (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辽宁辽阳 111000)   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是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在发现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现象的基础上,于1998年至2006年,利用自筹资金与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辽宁绒山羊原种场有限公司、岫岩满族自治县万都养殖场、盖州市辽宁绒山羊种羊场等单位合作开展的选育研究工作。课题组全体工作人员和专家、顾问经过9年的共同努力,选育出常年长绒型新品系基础母羊3510只,公羊93只,现将该选育研究报告如下: 1 选育方向和选育措施 1.1 选育方向   选育方向与指标见表1。 表1 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指标 羊别 数量/只 产绒量/g 绒细度/μm 绒长度/cm 净绒率/% 体重/㎏ 种公羊 60 ≥1300 ≤17.0 ≥9.0 ≥70 ≥80 基础母羊 3000 ≥700 ≤16.0 ≥7.5 ≥70 ≥45 1.2 选育措施 1.2.1 组织措施 1.2.1.1 开展了广泛的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群体调研、选育论证与选育方案的制定工作。 1.2.1.2 成立项目攻关工作组根据选育目标、种羊基础、技术力量,确定了由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为主持单位,由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辽宁绒山羊原种场有限公司、岫岩满族自治县万都养殖场、盖州市辽宁绒山羊种羊场、盖州市锦阳绒山羊种羊场、吉林省亚亨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科技示范场、抚顺天艺辽宁绒山羊繁育中心等9家单位作为协作单位的项目攻关课题组,开展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及各子专题的研究工作。 1.2.1.3 攻关任务的分工由主持单位制定总体实施方案,经课题组讨论通过后按任务分工,主持单位与各选育参加单位签订课题任务合同,将课题任务以合同的方式予以分解落实,并做为督促检查的依据。 1.2.1.4 加强联合育种协作,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主持单位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水平,场户双赢”的工作方针,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全面实施以良种登记、后裔测定为主要手段的联合育种组织,构建了资源共享体系。充分发挥了社会群体中质量和数量优势,极大程度地扩大了群体数量,显著地提高了选育进度。 1.2.2 技术措施 1.2.2.1 初选、组建选育基础群   1998—2000年,开展了常年长绒群体的初选、培育和鉴定工作。   从2001年开始,组建了4190只的选育基础群,其中成年公羊70只,平均年龄为4.5岁;成年母羊4120只,平均年龄为3.5岁。公羊产绒量均在1000g以上,绒长度7cm以上;母羊产绒量在500g以上,绒长度6cm以上。   选育实施过程中,应用本项研究的技术原理,将整个选育过程分为性状固定、自选扩繁、提高品质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性状固定阶段(2001-2003年):采用常规表型选配为主,并对种群内突出的优良种羊采取适度的亲缘选配的方法,其中部分亲缘选配个体的近交系数达到了6.125%,各别个体甚至达到了12.25%。但并未曾出现亲缘繁殖个体近交衰退现象,保证了优良基因的复制与纯化,使常年长绒性状得以固定。   同时为了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选育进程,应用了BLUP估测育种值方法,准确有效地进行了育成羊的早期选种,加大成年母羊的淘汰力度,促进了种群同质化水平的提高。经过两年的选配,到2003年9月份,选育核心群有1858只,其中F0代123只,F1代1735只,F1代羔羊为632只,F2代羔羊有947只。   第二阶段——自选扩繁阶段(2003-2005年):建立阶段着重应用了细管冷冻精液人工输精、腹腔内窥镜输精、一年两产、育母早配、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繁殖母羊和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缩小世代间隔。到2005年初为止,选育核心群由2003年的1858只扩增到3144只。   第三阶段——提高品质阶段(2005-2006年):在此阶段主要以同质选配为主,适当的进行异质选配,选用性能表现一致、育种值较高的优秀公母羊交配,使全群优良个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到2006年为止,公羊产绒量平均比上一阶段提高了11.5%,母羊提高了7.4%,群体的各个生产性能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2.2.2 试验开发选育技术   除应用常规的表型鉴定技术、后裔测定技术、系谱测定技术外,课题组通过开发应用BLUP育种值估测软件,用数量遗传学方法辅助育种工作,更准确的把握了育种方向。此外,为了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选育进程,开发应用了常规的综合指数选择方法和二次指数选择法,准确有效地进行了育成羊的早期选种,不仅简化了以往选种工作的繁琐程度,同时更有效地提高了选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2.2.3 应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加速新品系繁育   在选育期间,为了加快新品系种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