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培养良好的习惯 5》2(苏教版)
常用修改符号 三分文章七分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名人大家为了把文章改得更好,他们有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有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著名作家老舍写《春华秋实》,共修改了12 次;杨朔写《雪浪花》,全文仅3000字左右,却修改了两百多处;鲁迅先生仅1000多字的文章《一件小事》,改动就有15处之多;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的《为克来塞尔乐章而作》一文,全文只有5页那么长,而手稿却有800页之多。5:800,多么可观啊。 名人谈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写好之后,要多读,多思,多改。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久而久之,自然会写作文了。 名家改稿轶事 作品与手稿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每篇作品,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他的小说《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发表时只有5页,可是手稿却有800页。他写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时,仅开头就改过12次,最后才定稿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充满生活哲理的名言。 只写第一行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初学写作时曾带着一篇新写的短篇小说去向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请教。他在福楼拜的书桌上看见一厚迭10行字的稿纸,但只有第一行写有铅笔字,莫泊桑十分吃惊地问:“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道:“我一直有这样的习惯:一张稿纸只写第一行,其余9行是留着作修改用的。”莫泊桑赶紧向老师告辞,回家修改他的新作去了。 贴在墙壁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起初写文章也不好,后来看到唐代散文家韩愈写的文章,原稿改得一塌糊涂,才恍然大悟。此后,他每写一篇文章,就将稿子贴在墙壁上,反复地观看修改,有时原稿竟改得一字不留。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原稿中一句有数十字,经再三修改,只剩下“环滁皆山也”5字。 名人谈修改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文章修改上用过功夫。 ——何其芳 “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毛泽东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 旧句时时改, 无妨说性情”。 ——白居易 作文修改的范围 中心思想 观点和情感 材料 结构 语言技巧 文面(卷面﹑书写﹑标点﹑行款) 标题 常用修改符号 1 删除号: 2 增补号: 表示删去词语或句子 如: 顿时,天在摇,地在颤,人在喊,如同八级地震一般。 表示增补某些字词句,用符号引到应增补的位置 如:路在脚下延伸。 3 对调号: 4 接续号(连接号): 荣 表示调换词语句子的前后位置 如:略谈写读结合的原则。 表示两行连成一行,或两段连成一段 如:“我留下!” 说着,我射出一串子弹。 5 错别字号: 如:繁营的祖国 6 赞扬号: 在写的号的词句下面划上,表示赞扬 如:切不可自己闲得无事,也就以为别人都无事。 7 分段号: 8 保留号: 9 后移号: 10 留空号: 王安石改诗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王安石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 后来改为“过”字: 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了几遍,又嫌不好; 又改为“入”字—— 春风又入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 春风又满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 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 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第八次》1(苏教版).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第八次》3(苏教版).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第八次》2(苏教版).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第八次》4(苏教版).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秋天的雨》(人教新课标).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卧薪尝胆》1(苏教版).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第八次》5(苏教版).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卧薪尝胆》2(苏教版).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卧薪尝胆》3(苏教版).ppt
- 2016-2017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卧薪尝胆》5(苏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