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前后的蜀吴关系.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夷陵之战前后的蜀吴关系

夷陵之戰前後的蜀吳關係 —兩大軍師的外交目的 前言 《三國演義》是一部由磅礡歷史和文學藝術所建構出的作品,層層高潮迭起 的劇情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在各種劇情裡捲入思索的漩渦裡。 章學誠提過:「三國演義則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致觀者,往往為所惑亂。」 1 ,此話甚為貼近事實,但也因為有史實和虛構的部分,才更能引人去思考和探 索文內精髓 ,然而深入探討事實屏除虛構,是否可以看到比《三國演義》還要精 彩的內涵呢? 《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的陸遜誤闖八卦陣,這故事的安排讓我吃驚萬分, 發生的時間點是在夷陵之戰 ,蜀吳正處於交鋒相對的時段,蜀國諸葛亮策劃了 歷史中有名的八卦陣來迎戰吳國陸遜,而在陸遜瀕臨困境時,劇情情節一個急 轉彎,諸葛亮的岳父突然出現並搭救了這位敵國大將,當下 ,我一時無法理解 為什會有這樣的安排,雖然事後理解此處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情節,但是仍欲思 考 ,這樣的情節所隱含的涵義是否合情合理,因此開始抽絲剝繭蜀吳的外交政 策在此間的相互關係 。 然而,這樣暗說明理的外交手法最後是否真正滿足了諸葛亮和陸遜想要的 目標呢?蜀吳同盟本來就是利益關係,沒有永遠的敵人 ,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很符合蜀吳那糾纏不清的關係,但是,這所謂的利益 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呢?正值蜀吳爭鋒相對的敏感時期,推動外交關係最關鍵 1 (淸)章學誠(實齋)撰《章氏遺書外編 ‧丙辰劄記》,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5 ,頁396-397 。 1 的兩人諸葛亮和陸遜又各懷有什麼想法?本文將會圍繞這兩位各居一方的軍師 和蜀吳兩國 ,以夷陵之戰前後作為時間分野的國與國互動、戰爭、外交關係為 範圍,參考《三國演義》,並且主以史實《三國志》做一番探索和研究。 一、 蜀吳兩大軍師析論 (一)眾人熟知卻神秘的諸葛亮 提到諸葛亮,眾人第一個聯想不外乎是他深不見底的智慧和對蜀國全心付出 的忠心,彷彿聖人一般完美存在於世,可是,諸葛亮還是屬於人類的範疇,若從 具有七情六慾的人性角度出發,那到底為什麼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不篡位去追 尋更高的地位呢?單單因為三顧茅廬而當一輩子的忠臣,以諸葛亮的智慧來分析, 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合理的對等交易。 有名的三顧茅廬就是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居所求才的事蹟,一般人的看法大 都認為是劉備鍥而不捨的求賢決毅打動了諸葛亮,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出來當劉備 的軍師,然而,當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那刻 ,就可知他從來沒有要一輩子歸 隱山林的意思。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 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 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 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 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 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 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 2 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 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 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2 一位真正不想出仕的隱士是不會去專注外世的紛紛擾擾,更不用提分析亂世 的勢力狀況到如此精闢的地步,此處,我趨向認為諸葛亮的隱居是一種韜晦術的 應用,在余華青的〈論中國古代政治鬥爭中的韜晦之術〉便點出韜晦術它具有隱 藏性,可能因為進取的條件和環境尚不成熟,需要一個積累實力的過程,所以需 3 要喬裝等待和創造有利的進取時機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揣測諸葛亮就是運 用了韜晦術的這個特性。在 《三國演義》裡,作者羅貫中也暗地贊成這想法,不 論是劉備在見到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