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明讲解研究报告.pptVIP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明讲解研究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建议PPT中学高中小学培训资料知识分解

绪言与第一单元;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走进化学实验室;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介绍;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块状药品:将容器横放,用_____夹取块状药品放在_______,再将容器_______,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 ②粉末状药品:首先用药匙或_____取出,将试管_____后,把药品送到试管_____,然后将试管_________。;2、液体药品的量取。 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注意事项: ①垂直悬滴,不伸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内壁; ②不能一管多用,洗净后才能取另一种液体; ③取用试剂后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定量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注意:??????????????????????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4不要碰倒酒精灯,如酒精洒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布扑盖。 5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固体物质的加热 ;液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气密性检查;双孔装置(如图); (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 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难溶物洗涤。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洗去油脂;用_______洗去难溶性 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3)洗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也不________;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误区1: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而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往往是化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误区2:物质的性质需要在变化中体现,因而物质的变化即是??质的性质。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等关键词;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如“铁丝生锈”、“铁丝易生锈”,其中前者为变化,后者为性质。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两者的关 系可以表示为:性质 变化。;2.注意事项 (1)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 现象是物质变化时伴随产生的,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为“生成黑色固体”,不能将现象叙述为实验结论,如“生成四氧化三铁”。 (2)状态变化不包括生成气体或沉淀。 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属于物理变化,而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般是由于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7、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导致中毒。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华为了解亚硝酸钠特从网上查到了如下的资料: A.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 B.加热到271 ℃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 C.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 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用A、B、C、D填空) (1)物理变化__________(2)化学变化__________ (3)物理性质__________(4)化学性质__________;二、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8、(湛江中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段: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 (1)变化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 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 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 由______(填“固态”或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