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诗文填空(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1分)
(2)山气日夕佳, 。 , 。(3分)
(3)斯是陋室, 。(1分)
(4) ,霜重鼓寒声不起。(1分)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6)《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2分)
2.写出拼音相对应的汉字。(3分)
再几只却隽逸地在línlín 如縠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dàng yàng 开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是否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将会影响将来事业的发展。
B抗洪抢险期间,驻扎在我校的解放军,时刻严阵以待,基本全部都没有休息。
C蚂蚁是一种过集体生活的昆虫,内部有严格的分工。
D他主动要求参加保护野生动物,打击乱砍滥伐,监督环境安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左右,才完成语文作业。B、从这次考试成绩中,反映出我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大问题。C、谁也不会否认保护环境没有任何意义。D、我眼前浮现出一个古老而繁荣的水乡小镇来。
5.走近名著。(5分)
《繁星》《春水》是新诗当中很有特色的两本小诗集,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其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 。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充满哲理的名句便出自《繁星》,请你根据这首小诗的形式仿写一首蕴含哲理的话。
, , !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陶后鲜有闻( ) 香远益清 ( ) 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2、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