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说课(参赛).ppt

必修Ⅰ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说课(参赛).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Ⅰ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说课(参赛)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从第三节《大气环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热力环流在大气环境中起着纽带作用。之前是静态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从热力环流开始,动态了解大气运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性大气运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这就要从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地了解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以及天气和气候等知识。可见热力环流在大气运动中又充当了基石的角色。 * 说课:文亮 学校:桃江四中 2010年11月 情感态度目标: 6.通过对生活中热力环流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2、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等压面的概念和特征。 3.理解生活中热力环流的成因。 能力目标: 4.通过对热力环流形成的微观分析与等压面特征的剖析,使学生掌握抽象原理,提高逻辑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5.紧密联系实际,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 3、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特征。 3.生活中热力环流的成因。 4、教学难点 由于教学客体是高一新生,虽然求知欲较强,但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有待提高,理解能力有限,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等压面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 从生活入手,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说教法学法 1.图式教学法:如要求学生绘出高低空等压面形状,标出生活中热力环流的方向。 2.探究式教学法: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生活中热力环流的成因,了解其实际意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对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及等压面特征剖析,以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三、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时,播放《军港的夜》,让学生找出歌词中出现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讲空气垂直运动产生水平气压差异时,不是先解释气压这个概念作为知识的铺垫,而是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性,顺理成章地引入气压的概念并作简单的解释,这可使教学内容更具连贯性。 4.在讲解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时,从生活入手,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讲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以后,设置了气压高低比较、气压高低与空气运动的关系等几个练习,强调高气压和低气压是就同一水平方向而言的,在垂直方向上作气压比较时,始终是随着海拔的增加,气压逐渐降低;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只有在水平方向上才成立。这样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区分度。 3.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案里得到了更充分地显示。如在讲城市风时,是这样导入的:阿昌和他村里的陈包头去省城当了一名建筑工。一年后回家时谈起了他的感受:城里其他都好,就是比家里热。冬季还挺舒服的,可到了夏季,就有点受不了啦!阿昌提到的这种现象在城市里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城市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叫城市“热岛效应”,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海陆风的导入:《军港的夜》歌词里不是出现了一个错误吗?学了海陆风以后,你就会知道的。山谷风的导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川盆地的大巴山地区为什么多夜雨呢?这就要了解山谷风了。 四、已改进的教学问题 1.在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之前,增加两个实验演示,让学生对“水平地表的冷热不匀,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这个基本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将课件做得更简洁,教案写得更详细了,让详细的教案体现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教法,让简洁的课件充当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 在教材P48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A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同时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降在高空形成低气压,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我觉得有待商榷。按教材的理解,近地面的气压变化,是由于密度变化引起的。而事实上,近地面的气压之所以变化,是由于高空产生水平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柱内产生了质量的输入或输出,如果空气柱内只有质量的上下传输,而没有质量的输入或输出,近地面的气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五、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是仅仅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1、用箭头标出上图中的热力环流方向。 三、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1.城市风 1、用箭头标出上图中的热力环流方向,并简述其成因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