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4.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学4

第 二章??? 刺灸方法 第一节 针 法 针法-——用针具采用不同的手法刺入人体的腧穴,达到一定的深浅度,通过手法的操作,起到通经活络、调气活血作用的一种治病方法。 一、针具与练针法: 1、针具: ① 分类:有毫针(18)、三棱针(162)、皮肤针(164)皮内针(165)等。其中毫针是临床最常用的针具 ② 制针材料:现在的毫针多采用不锈钢制成,针身圆滑,坚韧而富有弹性。 ③ 毫针的型号:长0、5寸、1寸、1、5寸、2寸——5寸等 粗细;24号、26号、28号、30号、31号等数种。 ④ 毫针的构造;分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五部分。(18、图2)。 2针练法 由于毫针细软,没有一定的指力和熟练的操作方法会造成进针困难,因此进行指力和捻针手法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有指力练习法、(19、图3、草纸上练习)、捻转练习法(19、图4、棉团练习 二、? 针刺前的准备: 1、做好诊断,辩证及解释工作:特别对初诊病人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怕针的思想顾虑,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2、检查针具:针前检查各种针具、盘子、镊子、75%酒精棉球等是否都已备全。注意检查针体有无弯曲损伤及针尖有无钩毛,以免加重病人的痛苦和断针事故。 3、注意消毒:针具最好用高压消毒,也可用煮沸消毒或用75%酒精浸泡一小时以上,消毒的针具用消毒棉球擦干待用。如遇传染病患者用过的针具,则必须另外严格的消毒。施术部位及医生手指用75%酒精棉球消毒。 4.体位:为了便于施术和正确的取穴,必须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如果体位不当,一要影晌医生的正确取穴和正确操作;二易使病人勉强支撑,过度疲劳造成体位移动引起针刺意外。 三、毫针的刺法: 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刺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 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针具和持针姿势,一般以拇食二指夹持针柄,中指协同,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再捻转刺向深层。 押手的作用——固定穴位,使针身有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减少进针时疼痛 。 (一)、常用的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指甲切按在经穴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面将针刺入.。主要适用于短针进针。 2、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以消毒棉球裹于针尖部置于穴位上,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主要施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经穴刺入。 4、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腧穴。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意义:在针刺的操作过程中,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针刺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否则将影响治疗效果。临床根据哪些情况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呢?主要根据施术的部位、病情的需要、体质的强弱、形体的胖瘦等具体情况而定。 1、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 ①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特别是腰、腹、四肢部的腧穴。 ②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倾斜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及有重要脏器的胸、背部的腧穴。 ④ 平刺——又称沿皮刺或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0~20度左右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特别浅薄的头部及胸骨部的腧穴。 2针刺深度——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多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部位、病情等不同的情况而定。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重要器官部位的腧穴,如:哑门、风府、风池及眼区、胸背部位的腧穴一定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三)行针与得气: 1、行针——针刺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 2、得气——也称针感,针刺部位产生酸、胀、麻痛、重等,感觉,而医者指下也有一种沉紧的反应。 临床实践证明针感的有无或强弱与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针刺后得气迅速——疗效颇佳,得气较慢——疗效差,无针感——则无疗效。在针刺的过程中如遇得气较慢或不得气者,可采用行针催气和留针候气的方法,促使针下得气,增强疗效。 (四)常用行针手法: 1、捻转法: 以右手拇、食二指捏针柄,中指协同,一左一右的来回捻转。注意点:本法不易损伤血管,捻转时不宜只单向捻转,否则易使肌肉缠绕针身,发生疼痛。如遇此情况,轻轻提插几下,即可将肌纤维摆脱。 2、提插法: 手法:用右手拇、食二指捏住针柄,中指协同,勿触及针身,将针反复上提下插,提插幅度要求相等,指力均匀,防止针身弯曲。 注意事项:A、如用长针时,左手拇、食二指用消毒棉球包住针身扶持,防止弯曲。B:本法易伤血管,多适用于四肢部位。 3、刮针法: 手法:用左手食、中指夹持针根部,拇指按针尾,以右食指指甲由下而上地刮针柄,可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