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15的正能量 央视315晚会22年发展史 图
20多年来,3·15晚会见证着中国经济从弱到强的改变,见证着中国消费环境从无序到有序的改变,见证着中国消费者的权益意识从懵懂到清晰的改变。一个良性消费秩序、良好消费环境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1991年——新生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编导们在激情和探索欲的鼓动下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首届“3·15晚会”虽然曝光力度还不够大,形式也并不完善,但在中国经济蓄势待发的时期,在中国消费者尝到改革开放甜头,同时也正承受假冒伪劣产品所带来的痛苦时,为消费者正确维护自身权益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晚会现场10部热线电话此起彼伏,很多打不进电话的人,甚至把那些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带到直播现场的门口请求曝光,消费者们的维权意识被唤醒了。从此,一个消费者高度关注的品牌诞生了,“3·15”晚会成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的主力。1992年——轰动在这次晚会上,国务院十个政府部委的部长接受现场采访,表明政府支持人民、保护人民利益的决心。节目中还穿插了敬一丹远赴安徽采访一例因使用热水器而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案子,晚会现场受害者的亲属声泪俱下的控诉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用,以致安徽省有关部门领导在收看晚会的过程中就作出了行政制裁的决定,当主持人在现场晚会临近结束时宣布这一消息后,全场掌声雷动。1993年——联盟1993年一家报纸有这样一句评论:“老百姓最爱看的是春节晚会,老百姓最想看的是‘3·15’晚会”。1993年“315晚会”片头这一次晚会不仅十几位部长莅临,而且像监察部这样的职能部门也参与进来,这表明3·15晚会已由群众的行为转变成了政府的行为。1994年——务实这一年晚会专题曝光围绕商业和电信行业电话服务展开。晚会以农民假造的奥梦达羽绒被送入大商场后摇身一变为合资产品为切入点,现场发布了对国内十大商场进行抽查结果都不合格的事实,受到有关部门及消费者的极大关注。1995年——尝试为配合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届晚会采取了一种完全崭新的知识竞赛与文艺节目及案例相穿插的形式,由国家工商局、司法部、消协共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普及和宣传,使得这部与普通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从此深入人心。1996年——震撼这次晚会上,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热线追踪》中报道的17岁花季少女贾国宇被卡式炉爆炸毁容的案件。1995年3月8日,北京女孩贾国宇和家人在一家餐厅吃火锅。正当大家举杯庆祝的时候,火锅下面燃烧着的卡式炉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了爆炸。现场的大屏幕上是贾国宇曾有过的可爱的容颜,她父亲发出的“求求那些制造这些东西的人,别去害更多的人了”的呼声,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在晚会上,观众还认识了来自河北工商部门的柳晨光烈士的妻子,了解到柳晨光为执行公务被犯罪分子杀害的事迹,看到了护法者的刚毅和扞卫消费者权益路途上的艰辛。1997年——振奋1997年“315晚会”主持人:王红蕾、赵赫、陈晓宇、张政这年的晚会,不仅在于对不法厂家的曝光,更侧重于给消费者鼓劲儿。情感的力量、法律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得到弘扬。晚会对上一年贾国宇被毁容一案的宣判进行了直接报道,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使这起首次消费者因人身伤害获得精神赔偿的案件广为人知,使人身受到伤害而导致的精神损害是否应获得精神赔偿这一问题成为不争事实。同时,晚会还从法律角度对“知假买假”的王海行为做出肯定。鉴于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增无减,199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讲诚信,反欺诈”年主题活动,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史上第一个年主题。自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都将年主题作为工作主线之一,为全国各级消费者协会联动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中消协开展了五项活动:一、组织“讲诚信,反欺诈”消费者调查问卷活动。调查显示,在1996年中,有78.4%的消费者受到不同欺诈行为的损害,消费者深恶痛绝的是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假冒商品和服务行业中的宰客行为。结果公布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起很大社会反响。二、以“讲诚信,反欺诈”为主题的‘97.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在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2万多个乡镇、街道开展,步调一致,使宣传的广度、深度和社会影响,均超过了往年。三、举办“讲诚信,反欺诈”高层论坛活动,立法、司法、行政部门领导及经济学界、法学界、工商企业、消费者代表出席,论坛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表现、危害、根源以及深层次的原因、治理的措施和办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四、组织开展争创“诚信店(市场)”活动,在商业企业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职业道德。 五、开展十大行业经营承诺调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