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复习学案.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复习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复习学案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核心概念 百家争鸣 无为而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理学 经世致用 基础知识 【知识框架】 【核心知识】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1.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是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其原因在于“仁政”“德治”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的需要。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①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②荀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主张“性恶论”。 (3)秦朝时,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原因在于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循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4)汉代:汉代是儒学的改造时期,儒学逐渐处于独尊地位,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原因在于董仲舒在继承先秦“仁”“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他提出的以儒学作为统一思想的原则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 (5)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6)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激烈地反对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张复兴儒学之道。 (7)宋代: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更加巩固。孔子的思想主张、百家争鸣、不同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儒家思想的“人文”性与“民本”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内容上。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脉络 春秋战国 秦朝 汉初 汉武帝统治时期 魏晋至隋唐 宋明 明末清初 社会 特征 社会转型生产发展战争频仍变法运动 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经济残破,秦亡教训 经济恢复、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佛、道兴起,儒学危机 回应挑战重振儒学 商品经济西学东渐封建专制八股取士 思想 状况 百家争鸣 崇尚法家 黄老之学、休养生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并存,相互渗透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批判思想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选择题(25*2=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答案:C 2.“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答案:B 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  ) A.儒、道、法 B.儒、法、道 C.法、儒、道 D.道、法、儒 答案:A 5.学完“百家争鸣”的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甲:历史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