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VIP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私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n,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 开阡陌”。上述现象 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 2.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棊本以粮 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 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 3.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 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 4.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 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 A.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B.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C.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5.明清时期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等自然灾害超过18次,农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从 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 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了近3倍。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C.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政府推行以土地为主的赋税政策 6.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这种现象 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 7.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A.旨在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 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8.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人主要是地丁税、钱漕、盐课,其中地丁税占全部岁收的 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的收人几占岁人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八.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B.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传统社会经济的衰败 9.据史料记载,在湖南岳州等地,“自近年(指1899年以后)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宗,尤为畅销。业此者现仅有四五家,而每日所获,综计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这一现象表明当地 A.近代民族纺织业缓慢发展 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C.对外贸易数量的日益萎缩 D.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10.清代光绪时期的荒灾救助集前代之大成,近乎完备周密。但据《申报》记载,1906 年湖南发生水灾,江西安义县等地出现禁止米谷出省救济湖南事件。几年后,湖南邻省发生水灾,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人邻省灾区。这反映了 A.灾荒造成省际矛盾逐渐激化 B.地方政府賑灾能力的下降 C.吏治腐败破坏荒灾救助机制 D.封建朝廷的权威面临挑战 11.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12.近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出现“崇奢黜俭”的消费观念,甚至“隶卒倡优之徒,服饰艳丽;庶人之妻,珠玉炫耀,虽经禁约,全不遵守”,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 A.沿海地区习俗逐步西方化 B.沿海地区正经历剧烈的变革 C.男尊女卑的观念遭到摒弃 D.求奢成为一种主流社会意识 13.近代学者潘鸿声在1920-1924年,对长江、黄河流域12省区3000余户农家使用农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