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士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老百姓 图
士 shì,事也。数始於一,终於十。从一从十。推十合一为士。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士农工商”即古代所谓四民,指大学士、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士,是作为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类别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1.逸士:隐居的人。
2.知士:即“智士”。指足智多谋的人。
3.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
4.修士:操行高洁的人。
5.下士:(1)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秦以后仍沿用。(2)最差一等的人。(3)动词,谦恭地对待贤士。
6.侠士:行侠仗义的人。
7.上士:(1)古代官阶之一。周代有上士、中士、下士。(2)道德高尚之人。(3)佛教用语。菩萨又叫上士。
8.硕士:贤能博学的人。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
9.寒士:(1)门第低微的读书人。(2)贫苦的读书人。
10.学士:(1)在学之士;学者。(2)官名。南北朝以后,学士为司编纂撰述之官。唐置学士院,掌起草诏命。清内阁、翰林院皆置学士之官。
11.画士:指从事绘画的人。
12.豪士:豪放任侠之士。李白《扶风豪士歌》:“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13.甲士:身穿铠甲的兵士。
14.壮士:勇士。
15.处士:(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2)未做官的士人。
16.才士:德才兼备的人,有才华的人。
17.材士:(1)勇武之士。(2)智谋之士。
18.秀士:德才优异的人。清代也称秀才为秀士。
19.居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20.义士:忠义之士。亦指勇于救困扶危的豪侠之士。
21.隐士:(1)隐居不仕的人。(2)善说隐语的人。
22.博士:(1)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2)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3)指称从事某些服务行业的人。如“茶博士”就是茶艺师。
23.辩士:就是谋士,就是靠辩论、说服、出谋划策来谋生的士,所以也叫说客。
24.文士:他有文才,文笔好。
25.策士: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充当说客的游说之人。
综述
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据粗略统计有百余种。这不仅说明士阶层的复杂,也说明他们的行迹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为了区分不同的士,当时的人便开始对士进行类分。
《墨子·杂守》篇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商君书·算地》把士分为:谈说之士、处士、勇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根据士的特点、社会地位等情况,大体可分成武士,文士和低级官吏以及其他。武士其中又分不同类别。第一类是国家的武装力量。由于技能、职掌、兵种以及国别等不同情况,又有各式各样的称谓:选士、练士、锐士、精士、良士、持戟之士、射御之士、材伎之士、虎贲之士、剑士、死士、甲士、爪牙之士、教士、庶士、吏士等。第二类是侠士。典籍中称之为:侠、节侠士、游侠。这些人的特点是见义勇为,为知己者死。第三类是“力士”,指力气大而勇悍之士。文士《韩诗外传》卷七说:“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这里把操笔杆的称为文士。其实文化人,包括辩士,皆可称为文士。早在战国之初,墨子就曾对文士的特点与文士的不同类型作过划分,他说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德行、言谈、道术应该说是对文士的类分。战国史籍中有关文士的各种称谓不下三、四十种。这几十种称谓,大体可归入如下几类。第一类可称为道德型。这一类的士把道德修养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从道德品质意义上给士下定义或概括士的特点和本质。如孔子说:“士志于道。”《吕氏春秋·正名》记尹文与齐王的对话:“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 ”道德之士的称呼计有:通士、公士、直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