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地震记录与抗震救灾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古代救灾防灾记录与研究 我国是一个地震比较多的国家。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顽强地和地震灾害进行斗争,留下了历史悠久的地震记录。早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古人的开始了对地震的记载。写道:“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载,距今已有3800多年了。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我国已开始详细描述地震。当年陕西发生一次大地震,上作了详尽的描述,其大意是:闪闪的电光,轰轰的雷鸣,这种不祥的描象,多么叫人不能安宁。千百条河流在沸腾,巍峨的山顶在塌崩,高岸变成了低谷,深谷变成了丘陵。、和等先秦古籍中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述,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记录。从汉代开始,地震就作为灾异记入各断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后地方志发达起来,地震也被作为灾异记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这些官修的正史,方志外,许多私人写的笔记、杂录、小说和诗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记载,而且往往附有生动的描述。历代的一些“类书”,如宋代编的、清代编的等,还按分类收集了不少地震资料。此外,碑文中也有历史地震的记载。 ???? 其实,地震对于古人,破坏性远没有今天那么大,即便强烈地震也是如此。古代的建筑,高层的不多,亭榭楼台,高至三、四层,已经很可观了,再高的就是塔了,而塔一般是不住人的。一般人住的平房,即使房倒屋塌,伤人总是有限,古代又没有今天意义上的学堂,各级官学,从府州县学到太学或者国子监,都不像今天这样集中上课,私塾则在老师自家的后屋就可以办,三五个人,咿咿呀呀读书,断然不会像今天那样,一个学校成百上千人聚在一起,教学楼还往往超标高建,质量不好,一垮塌下来,一堆人压在里面。除了学校,其它的公共建筑,埋人的可能性也不大,看戏的剧场不少,多半是露天的,只有唱戏的台子上有顶,其它地方空空如也,如果正在看戏,赶上地震,大家一哄而散就是。加上古代的城市,规模没有今天大,人居住的密度,也大大小于今日,因此,即便赶上强震,震中赶巧在城市,死的人也不会很多,虽然历史上强震的记载,也相当可怕,动辄说“压毙男妇无算”,但“无算”到底是多少,其实不好说。那年月,很多时候,两国交兵,杀死对方几百人,也称无算。以离近代最近的康熙十八年京师大地震为例,虽然也说死人无算,但灾后并没有发生大的疫情,在救灾和善后工作都谈不上的古代,这种情况说明死人不会太多。 ???? 不过说起来,古代的建筑,按理说没有今天的条件建得更坚固,因为没有钢筋混凝土,不过砖木和砖石结构而已,材料间彼此的黏合,最坚实也最奢侈的也无非是用糯米汤,碰上强震,多半顶不住。可是,有些特别的建筑,还真就特别结实,比如赵州桥,1000多年了,经历多次强烈地震,至今依然巍然不动。北京的皇宫也是如此,康熙十八年(1679)京师大地震,民房倒塌无数,皇宫却纹丝不坏,只是考虑防备万一,才劳驾皇帝从宫里搬出来,住进帐篷。 ?? ??古代救灾设备有限,医疗条件更有限,因此,地震到来,政府基本上不作为,负责任的地方官,顶多维持一下灾后的治安,协助民间组织处理掩埋一下尸体。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也不高,并不指望他们做更多的事帮助灾民,如果有地方官做了一点,很可能会被老百姓总惦记着,活的时候立生祠也说不定。其实,那个年月,倒是水旱蝗灾,对于国家和百姓,威胁更大,政府的防范和救助力度也要大得多,摊上这种灾害,地方官必须卖力救助,否则会被追究。因为这样灾害,往往会造成大规模的民生问题,弄得不好,就会危及统治的稳定。 ????与政府对地震灾害的基本不作为相比,地震受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度却相当之高,按道理,只要在统治区域之内,哪怕一点小地震,都是要被记录下来的。这种事,由皇家的天文兼历史记录的部门来管,具体地说是有太史管。张衡发明地动仪,不是为了预报地震(这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记录地震,因为他老兄,就是官拜太史令的。 ??? ?显然,在古代,地震和日食,彗星出现乃至月蚀一样,都属于一种象征性的灾异,属于上天对地上统治者的一种警告。当然,地震可以造成某种具体的伤害,而日食和彗星则没有,但它们的出现,基于自身文化的某种因素,引起某种恐惧的联想,则是一样的。正因为如此,地震才如此地被高度关注,关注之后,却又基本无作为。天人感应的学说,是董仲舒老先生总结出来的,但在他之前,统治者也大体是这样认为的,史书上记载,每逢日食,天子都要换上一身素,戒斋若干日。只要接受君权神授的学说,就得随时忍受时不时上天垂儆这种难受。 ???? 说不作为,当然也不尽然,皇帝和大臣们自我检讨肯定是会有的,如果地震足够强烈,臣子的奏章一定会如雪片似的飞上来,皇帝肯定装模作样地下诏书,检讨一下近来的过失,如果赶巧刚做过某个亏心事,那么就会赶着纠正。有的有心计的皇帝,也许还会借机整顿一下吏治,把某些令人讨厌,但又没有什么办法赶走的大臣赶走,或者趁机改变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