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古代海军舟师简史详解 图
舟师详解
(1).水军。《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楚子 为舟师以伐 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义熙 中, 刘公 西入 长安 ,舟师所届,次于 洛阳 。” 宋 戴埴 《鼠璞·防海》:“舟师始於 吴 越 。” 清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朝廷以 定海 孤悬海中,非海道舟师不能恢復。”(2).船夫;舵手。《新唐书·王义方传》:“道 南海 ,舟师持酒脯请福。” 明 高启《欲访李孝廉至娄江遇风而回》诗:“舟师捩柂若无力,帆势如蓬几飘转。” 清 黄遵宪《八月十五夜作歌》:“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春秋后期,相互争霸的楚、吴、越等国,为适应在江河水网地区作战的需要,各自建立了舟师。楚军有“陵师”(陆 车)、“舟师”(水军)之别。周灵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49),楚用舟师 攻吴,是所见用舟师作战的最早记载。此后,吴、楚之间,吴、越之 间,常在内河用舟师作战.如长岸之战、经洋之战等。周敬土三十五 年(公元前485)关国徐承率舟师从海上攻齐,开创舟师出海作战 的先例。
公元前523年楚国组织舟师
舟师。中国自宋代称掌握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为“舟师”。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朱彧撰《萍洲可谈》中记载关于元符年间(1098年-1100年)广州海船的舟师用地文、天文和指南针导航:“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舟师必须懂得观日、观星、观罗针,结合水文、地文情况根据海道针经导航。如果是开发新的航路,舟师必须记录下这条新航路上每一段海路的针路。到明代,分工更细,“舟师”指所有船员,而当中专门掌握罗盘的人员称为火长。每艘船舶设 舶主 一人。属下有 财长总管直库 掌管兵器库。阿班 掌管风帆、上船桅杆。舵工 二人轮班火长 掌握罗盘舟师用几种辨别地理方位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当时只在日月星辰见不到的时候才使用指南针,可见指南针刚开始使用时,使用还不熟练。:“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也就是:星、日、指南针
俞大猷诗选-俞大猷舟师
舟师的兴起与吴楚战争
运河的开凿是一种政府行为,它的原动力在于国家政治、经济与军事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凿运河的普遍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其他地E的联系,以便加强对该地区的政治渗透与控制,夫差开邗沟、惠王凿鸿沟莫不如此。运河的普遍开凿,引起了兵种的变化和军队编制与装备的变化,特别是南方的几个诸侯国,普遍利用舟师这种特殊的兵种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这对于改变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起了重要的作用。运河的开凿为南方国家舟师的北进提供了通道,当然舟师的兴起也为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基本的动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各大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逐渐形成大国争霸称雄的局面。先是黄河流域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称霸,后有长江流域的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争夺霸主地位。其间,运河的开凿为南方霸主们的舟师提供了用武之地,使他们有了与北方大国一决雌雄的资本。长扛流域水道纵横,地处其间的吴、越、楚等国先后出现了以“舟师”为名的水军。最早建立水军的国家是吴国和越国。春秋前期,吴国和越国大概都还处在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但是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使得当地居民过着比较丰裕的生活。其地湖泊相连,河流纵横,区域之间的交往大都依赖水路,所以这里人们习用舟楫,造船的技术很高。造船要用金属,所以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和铁器传到吴越后,就变成了造船的重要材料,金属冶铸的技术也倍受重视,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中原地区。造船技术的进步与生产技术的发达,促进了吴越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原先进文化的输入,又极大地促进了吴越社会的发展。所以到了春秋的末期,吴国迅速强大起来,越也步其后尘,成为国富兵强的大国。春秋中期以后,吴国常年和楚、越发生军事冲突。当时南方尚未完全开辟,无良好的陆路交通,故吴、楚之军事冲突常出现于江河之中,这就促进了吴国水军的强大。鲁成公七年(前584),晋国派人教吴国军队射御、乘车和先进的作战技术,吴国的车兵也强大了起来。吴国水战有舟师,陆战有车兵,其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吴国的“舟师”分为作战部队和运输部队两个部分。吴国水军的作战部队常见于史籍记载。《左传》说,鲁定公四年(前506)四月,吴国与楚国的舟师相遇,结果楚师大败,吴“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国语·吴语》记载勾践伐吴说,“明日将舟战于江”。又,《左传》记载,哀公十年(前485),吴大夫徐承曾率领“舟师将自海入齐”,被齐人打败,退回吴国。以上事例充分说明,“舟师”确实是吴国的重要作战力量。吴国水军的运输部队也是其水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吴、楚在长岸交战,楚军大败吴师,“获其乘舟余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