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内涵XS153007 10.4-11.1伦理与儒学.ppt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XS153007 10.4-11.1伦理与儒学.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在中国伦理史上, 《 尚书 》 把人的美德概括为九项: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 孔子在总结以往道德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第一个比较完备的道德规范体系。 他以知、仁、勇为“三达德” , “三达德”展开为孝、礼、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谦、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三从四 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和博大胸怀; “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气节追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以及重视人的现实生活与人伦关系,主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都构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把握,据此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 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精神,强调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 “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宋明理学家们所提倡的“义利之辩”、“理俗之辩” , 在剔除其为封建国家服务的消极一面之后,可以看到其中渗透着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公利而应当牺牲个人私欲的积极追求。 ; 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襟怀和追求“天下为公”的崇高境界的道德践履。 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林则徐所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都体现着强烈的为??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和情操。; 这是中华民族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家庭一家族一家乡一祖国直接贯通,爱亲人、爱家庭、爱祖国、爱人民一脉相承,由此形成一种作为“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 爱国主义,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爱祖国、爱民族历来被看作是“大节”、“大义。 ;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强调 “厚德载物”、人际和谐。 在中国文化中,“仁”字从二从人,原指两个人的关系。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仁”即是一种人我关系的准则,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的方法论原则。“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和“仁”相联系,中国人特别注重礼义,好礼、有礼。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下的标准。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和为贵”,只有从“爱人”出发,才能在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和谐关系。最终实现厚德载物、“克己复礼为仁”的境界。; 把“仁者爱人”推广到政治上,就是要实行仁德政治。孔子主张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为政宽惠,这成了历代开明帝王基本的治国原则。 正是这种仁德政治思想的发展,以后有了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深刻的民本理论。; 第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 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从 《 尚书 》 的“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确定了封建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 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即所谓“父子有亲”、和“父慈子孝”。“抚养子女”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人伦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 由对父母的挚爱、孝顺推及、扩展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博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的温馨的生活环境和浓烈的天伦乐趣。; 同时,孔子把“孝”的准则诉诸于回报的情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世俗生活中是公认的美德,是“义”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强调要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