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生理学课件_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系统生理学课件_精品

起源: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 通路: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脊髓束 特点: 1、随意调节在脊髓背内侧索下行; 自主控制在脊髓背外侧索下行; 2、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 呼吸运动的随意调节 *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 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 * 外周化学感受器 组成: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主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 血流丰富,A-V血PO2差几乎为0,有利于感受动脉血。 舌咽(窦N) 迷走N * 颈动脉体的结构 ①窦神经末梢: 传入:单向突触、 交互突触、缝隙连 接等 传出:调节血流和 化学感受器 ② I型细胞感受所处环境的PO2、PCO2、[H+]. PCO2↑、H+↑:兴奋 PO2↓:兴奋 有相互增强的作用。 * 中枢化学感受器 ①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左右对称, 分头中尾三区,头、尾有化学感受器。 ②适宜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H+。但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因此主要感受血液中的CO2。 ③作用:调节脑脊液的[H+]。 * CO2的影响 轻度增高,刺激呼吸; 兴奋呼吸的生理性体液因子; 超过一定水平后,压抑和麻醉中枢神经活动。 * 作用途径 中枢化学感受器:占80%;灵敏度2mmHg 外周化学感受器:占20%;灵敏度10mmHg * H+的影响 通过外周与中枢两条途径发挥作用,但中枢敏感性为外周25倍。通过血脑屏障较难,由CO2产生。 * 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低O2的影响 * PO2低于80mmHg以下时,肺通气才有明显变化。 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2适应较慢。 慢性病的给氧原则:低流量,持续给氧。 * PCO2↑、[H+]↑、PO2↓在影响呼吸中的相互作用 CO2作用提高,H+作用下降,O2作用下降 * 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 牵张感受器: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阈值低,适应慢。 传入神经:迷走N 中枢:延髓 适宜刺激:呼吸道受牵拉 作用: 切断吸气,转入呼气。人潮气量1500ml以上时起作用。 * 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化学刺激敏感。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 喷嚏反射:鼻粘膜感受器,由三叉神经传入。 肺萎陷反射:机制不明。 C类纤维:化学敏感性感受器,导致窒息和浅快呼吸,可能与疾病状态时病理过程加速有关。 * 胸廓感受器反射 关节感受器:肋骨运动幅度和速度; 肌腱感受器:呼吸肌收缩强度,抑制吸气; 肌梭感受器:引起骨骼肌牵张反射。肌梭主要存在于肋间肌。使人感觉到呼吸运动。 * 1、呼吸膜的厚度(<1μm) 肺纤维化、尘肺、肺水肿→呼吸膜厚度↑→通透性↓→气体交换↓; 2、呼吸膜的面积 总面积>70m2,安静状态下约40 m2, 减少因素: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或肺毛细管关闭或阻塞 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 * 3、通气/血流比值的影响(VA/Q) 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正常值:4.2/5=0.84 VA/Q↑≈肺通气↑或肺血流↓→增大生理无效腔→换气效率↓(如心衰、肺动脉栓塞) VA/Q↓≈肺通气↓→增大功能性A-V短路→换气效率↓(如支哮、肺气肿、支气管栓塞) * * * 肺扩散容量 概念:气体在单位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计算: DL=V/(PA-PC) V是每分钟通过呼吸膜的气体容积(ml/min) PA是肺泡气中的平均分压(mmHg); PC是肺毛细血管血液内的平均分压(mmHg) 。 意义:测定呼吸气通过呼吸膜的能力;运动时增加,疾病时降低 * 组织换气 1、交换机制、影响因素与肺泡处相似; 2、发生于液相之间; 3、扩散两侧的O2和CO2的分压差随细胞内氧化代谢的强度和组织血流量而异。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次要,与分压、溶解度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 化学结合:主要 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 肺 组织利用 * O2的运输 *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PO2↑ (氧合) PO2↓ (氧离) * 1、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 1gHb可结合1.34-1.39ml O2。 Hb的氧容量:最大结合量,与Hb浓度有关。 Hb的氧含量:实际结合量,与PO2有关。 Hb的氧饱和度:Hb的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2、反应快、可逆、不需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