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7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pptx

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7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7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 技与文学艺术 -2- 时空脉络 单元概览 -3- 时空脉络 单元概览 -4- 时空脉络 单元概览 第37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6- 1 考情分析 (2014课标全国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出现的背景。 -7- 1 考情分析 参考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解析: 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的原因及其在东西方的不同遭遇。由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它出现的背景即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总结的背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8- 考情分析 1 -9-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发明: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作“蔡侯纸”。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 3.火药 (1)出现:最早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 (2)应用: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广泛应用。 (3)传播: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震动西方社会。 -10- 4.指南针 (1)源头:战国时人们发明司南,后又出现指南车、指南鱼等。 (2)发明: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13世纪传到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11- 二、天文学成就 1.战国时期 (1)《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东汉:张衡 (1)发明浑象仪、地动仪。 (2)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 3.唐代:僧一行 (1)与梁令瓒一起创制黄道游仪,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2)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12- 三、数学、农学和医学成就 1.数学成就 (1)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筹算计算法。 (2)东汉时期:《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3)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 2.农学成就 (1)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 -13- (3)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也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医学成就 (1)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 ①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②华佗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3)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 -14- 主题 璀璨明珠——古代中国的科技 【教你读史】 材料 理学家们直追“理”本体的思辨方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对于规律的认识,“格物致知”——“物物有理”论则号召人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研究中了悟物理。政府对冯继升、唐福、项绾、郭洛、高超等难以计数的能工巧匠向国家进献的军械、武器、工艺等给予鼓励和奖赏。……同时也继承了唐代的科技成果。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5- 主题 【方法技巧】 -16- 主题 【思维提升】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3)政策: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4)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5)对外交往:频繁的中外交流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 (6)科学家本身:中国古代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