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洛神赋》是《感甄赋》ma?.docVIP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洛神赋》是《感甄赋》ma?.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洛神赋》是《感甄赋》ma?

《洛神赋》是《感甄赋》吗?   爱好京剧的朋友都知道,《洛神》一剧是已故京剧名旦梅兰芳的古装戏代表作之一。1955年4月纪念梅兰芳舞台生涯50周年时,梅氏以六十余岁之高龄,犹曾重演此剧,并且拍摄成电影,使这一梅派名剧更加广为人知。此剧从曹植夜宿洛川馆驿,抚玩甄后所遗玉镂金带枕而睹物伤情开始,到次日于洛川会见已为洛神的甄后,甄后与之叙旧事,歌舞抒情,并赠明珠作别为止。在歌舞中,将曹植《洛神赋》中所描述的洛神“忽焉纵体,以遨以嬉”等情景,以“竦轻躯,似鹤立,宛转长吟”等典雅的唱辞,结合曼妙飘逸的舞姿表演出来,令人恍若在读一篇有声有色的赋,获得极大的艺术上的享受。此剧是梅兰芳根据明代戏剧家汪道昆的《洛水悲》杂剧,并且参考了曹植的《洛神赋》及唐宋画家所临顾恺之《洛神赋图》等,自编为京剧演出的,毋怪乎受到梅氏特别的珍爱,同时它也使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就是曹丕的夫人甄氏之说广为现在人们所知。   梅兰芳的《洛神》本诸明人的《洛水悲》杂剧,而早在中、晚唐,诗人们已将曹植与甄后的恋爱悲剧作为典故写入他们的诗作中。   对这一艳情故事最感兴趣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他曾作有《代魏宫私赠》及《代元城吴令暗为答》二首七绝,前者代魏宫人在黄初三年私赠曹植,表白甄后对他的情意,并安慰曹植的伤感;后者代拟魏元城令吴质对魏宫人赠诗的回答,说明曹植对甄后并没有非分之念。前诗题下有诗人自注云:“黄初三年,已隔存殁,追代其意,何必同时?亦广子夜吴歌之流变。”意思是在黄初三年曹植朝京师时,甄后已经死了,然而作为追代前人的诗,不必拘泥于史实,不过是吴歌子夜歌之类表白感情的俚歌俗曲的变体而已。那两首诗是: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代魏宫弘赠》     背阙归藩路欲分,水边风日半西曛。荆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前诗之“西馆”,指曹植朝京师时被安置的处所,“漳河”则为流经邺都的河流。后诗前两句用《洛神赋》“余从京城,言归东藩”及“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句意,后两句用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于阳台梦与“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幽会的故事。   李商隐其他诗中涉及曹植、甄后故事的还有《无题四首》“宓妃留枕魏王才”,《东阿王》“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等等。中唐诗人元稹亦有“思王赋《感甄》”之句。   然而,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是怎么与曹丕的夫人甄氏联系起来的呢?在《洛神赋》开端的小序中,曹植说得清清楚楚:“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也就是说,赋里的洛神是古代传说中的洛水女神宓妃。在魏晋六朝的记载中,也从未见到过这洛神与甄后有什么瓜葛的蛛丝马迹。直到唐代的李善为梁昭明太子的《文选》作注,才在《洛神赋》题下引了出于“某记”的一个故事,将洛神与甄后挂起钩来。这故事的大意说:曹植早就钟情于甄氏,但曹操破袁绍得甄氏,却将她嫁给曹丕。曹植为之昼思夜想,寝食俱废。后甄氏被郭后谗死,曹丕事后也有些后悔了。黄初中,曹植入朝,曹丕将甄后遗下的玉镂金带枕给他看,曹植见了不禁流下眼泪。曹丕就将枕赠送给他。后曹植朝罢返经洛水,夜中在驿馆里忽见甄氏鬼魂披发覆面而来,自称早年也托心曹植,无奈不能遂愿。此枕是她的陪嫁,现在能到曹植手中她非常欢喜。她临死前被郭后将糠塞在口中,现在披发遮面是为了羞于以此容貌重见曹植。说罢,她就不见了。不久,她又派人献给曹植明珠,曹植以玉佩答赠。曹植感其情,“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来曹丕之子魏明帝曹叡见到这篇赋,就将它改题为《洛神赋》。   王献之书《洛神赋》(东晋)   由于这一条注文,就引起了千年来聚讼不已的一重公案,即洛神是否影射甄后,《洛神赋》是否原名《感甄赋》。一方面,宋人刘克庄、明人王世贞及清人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等等不断对此说的荒唐无稽加以口诛笔伐;而另一方面,历代的小说家、戏剧家却又将它作为史实写入小说、谱为戏曲,使这一艳史逸闻流传得更为广泛。清人宋长白还在他的《柳亭诗话》中为感甄之说提供证据道:“甄逸女将终,作《塘上行》曰:‘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旁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子建伤之,作《蒲生行浮萍篇》曰:‘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即用其语以命题,不待遗枕之赉而始赋洛神也。”直到现代,郭沫若仍力主“感甄”之说,在他《论曹植》一文中说:“托梦荐枕,献珠报佩云云,确实是怪诞,不近情理。但子建对这位比自己大十岁的嫂子曾经发生过爱慕的情绪,大约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吧。不然,何以会无中生有地传出这样的‘佳话’?甄后何以又遭谗而死,而丕与植兄弟之间竟始终是那样隔阂?”至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